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作为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发生突然,来势迅猛的特点,处置不当极易发生意外。因此,许多基层医务人员在判断皮试结果时极易产生“宁左勿右”的恐惧心态,皮丘稍有变化即视为阳性反应,使得不少原本可以放心用药者失去了应用的机会,有的患者甚至还被告知终身不得接触本类药物。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那么临床中我们该如何避免“假阳性”的情况呢?皮试消毒液对结果判别的影响首先,青霉素皮试前,遴选何种消毒剂做皮肤消毒,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而此点每每容易被忽视。如采用75%酒精消毒这一传统的方法,假阳性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多。据笔者随机观察,这种情况可占受试者的10%~15%。主要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偏硬,红晕直径可≥1cm。其产生原因可能系注药时消毒区酒精尚未完全挥发,残留的消毒液可在肉眼不可见情况下随穿刺动作渗入针孔,刺激局部皮肤所致。小儿因皮肤细嫩,皮下组织疏松,更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我们将10例被基层卫生院判为“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者,在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后重新皮试,将针刺时机延缓至酒精挥发完全后,结果仅1例为阳性,其余9例均为阴性,于用药过程中审慎观察,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2例皮试阳性者的十余年“过敏史”被“澄清”。青霉素皮试的溶媒选择青霉素水溶液很不稳定,其最适pH为6~7,过低(≤5)或过高(≥8)均易水解失效,因不同溶液的pH值范围不同,本类药物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亦有很大差异。如临床常用的5%~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用做溶媒或稀释液,可催化青霉素分解降效,含糖浓度愈高降解越快。降解物比青霉素抗原性更强,易在输注过程中诱发过敏反应。再者葡萄糖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含有6碳的多羟基醛组成,溶液为胶体,青霉素直接加入其中可被浓缩,输入人体后有形成栓子阻塞血管的可能。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的pH为5~7,加入青霉素后形成的注射液pH为5.8~6.2,稳定性好,在室温下存放24小时仅损失效价的9%,适宜做青霉素的溶媒和稀释液。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和保存方法临床发现,青霉素皮试最适宜采用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加以配制,而不可应用注射用水。因后者可使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而重排,产生的青霉烯酸不仅局部刺激性强,且易与血浆蛋白结合成青霉素噻唑蛋白,诱致过敏反应。据测定,青霉素的水溶液在37℃下放置24小时,青霉烯酸的含量较配制时增加倍。其水剂在放置过程中pH值会逐渐降低,降低速度与温度、药物浓度、放置时间呈负相关,溶液pH下降易使青霉素产生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致敏性聚合物。倘用以皮试,不仅能呈现假阳性反应,还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皮试液配制好后应低温保存,且只限当日使用。青霉素皮试液的适宜剂量笔者从应用的安全性、敏感性、疼痛比较与结果是否容易判断等方面做了长期追踪比较,发现青霉素皮试液的最佳浓度为IU/ml,每次注射皮丘的容积以0.05ml、剂量20IU最为适宜。再次用药的皮试问题一般而言,儿童停止应用青霉素时间>3天、成人>7天,应重新皮试。笔者认为,凡停用>72小时需再次用药者,即应重做皮试,以防不测。因本类药物进入人体5天左右即可产生抗体,10天后抗体形成已达高峰,皮试的间隔时间应参照这一规律。应用不同品种、厂家与批号的青霉素是否皮试
目前认为,青霉素过敏的根源在于药物品质不纯,其中所含青霉烯酸、青霉噻唑等是主要的致敏原。目前应用进口的高品质青霉素是不做皮试的,这在西方的多数国家亦成惯例。鉴于国产药物因不同工艺流程所含致敏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使用不同种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新青霉素等)不宜一律应用青霉素G盐替代皮试,用药中途更换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的不同生产批号的药物时亦应重新皮试,以策安全。
作医院程书权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哦!杂志订阅“--”。投稿邮箱:qq.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l/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