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愚孝,往往是无数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

什么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10825.html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便已衍生而出,乃是古代时期经由长期社会实践之后所得结果,亦是人之有别于禽兽的标志,此后经由多位圣人、多种学说提倡方才贯穿古今,铸就中华几千年之孝道文化。

自古以来“忠与孝”分别凝聚着家庭与国家内部的相对和谐稳定,使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民忠君爱国等,因此无论古时今日孝道皆是生而为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大之于国家、小之于个人皆有其益处。

一、“中国式愚孝”

孝道固然不可或缺,但凡是过犹不及,不孝者为人所憎恨,而至孝者往往会沦落进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愚孝”。

何为愚孝?无论上述忠与孝实质上站在客观角度上皆是凝聚家庭与国家内部稳定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家庭内部将长者的地位提高,国家内部将君主的地位提高以此作为稳定社会之根基。

那么纵观古代历史君主亦有倒行逆施之时,如“烽火戏诸侯”,而长者自然亦有刻意压榨、残害子女之时。而面对这些依旧任由剥削残害,那么显然是有悖于人伦以及自然规律的,这些便是愚忠、愚孝。“中国式愚孝”,往往是无数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

相关于“中国式愚孝”的事例往往是屡见不鲜的,古时今日皆有其例,毫不夸张的讲每个人的身边往往皆有其人,因为随着孝道在中国人心中愈发的根深蒂固,愚孝乃是必然之产物。“扶弟魔”一称乃是近代新兴之称呼,而这一称呼的背后亦是愚孝的一大代表。

现当代男女青年初步踏入婚姻之后往往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巨大生活压力,即便没有这些普遍年轻人的事业发展程度有限,生活方面普遍不会过于宽裕。面对女方父母希望能够为女方弟弟结婚提供一些帮助的要求简单来看无可厚非,毕竟一家人之间互相帮助实属正常。

但是有的父母往往提出超出一对年轻人所能够负荷极限的要求,丝毫不顾及客观事实。甚至对女方苦苦相逼,以孝道进行压制。导致女方不得不站在父母一边将压力施加给丈夫,因此便导致了一个家庭逐步的支离破碎。完全是以一个家庭的毁灭换来另一个家庭的新生。

从某种角度来看,女方的做法便是“愚孝”。孝道是建立在一个力所能及的基础之上,绝非一味地通过自我伤害来敬奉孝道。

对于父母最基础的尽孝是生而为人务必做到的应尽义务,包括赡养父母等,但是如果超出自身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且其间父母要求着实过分之时完全是可以做出拒绝的。爱往往是相互的,与孝道相并立而存的则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

任何一方一味地索取必然是不可取的,而是互相之间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平之中。其间如若父母作奸犯科,是否作为孩子要以“愚孝”而紧随其后,步其后尘?又或父母明知对错之分,却坚持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当父母有此想法之时,尽孝实质上便已等同于愚孝。

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是为人熟知的,秦始皇打下了大片疆土,获得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一统的殊荣,然而却在秦二世手中断送,令人为之惋惜。但不少史学家提出,如果由公子扶苏继位,务必施以仁政缓冲秦朝之暴虐,但是历史注定让人遗憾。

公子扶苏自刎而亡,仅因一道圣旨。便是冠以君臣之忠,父子之孝,而公子扶苏自刎而死便是愚孝之一大代表。实质上似上述这般例子在中国古今不胜枚举,长者冠以将“孝道”作为束缚施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父慈子孝”这一本质问题。

一个家庭内部的和谐往往需要经由家庭内部成员互相关爱与付出的,绝非单独一方可以成就。因此,愚孝往往导致无数家庭内部痛苦不堪,如深陷泥泞之中难以自拔。

二、以孝道为借口道德绑架造就“愚孝”

实质上“愚孝”者往往能够意识到这些行径的不正确,但是却又因孝道观念对于人的道德捆绑而不得不做出愚孝之事。即便抛却父母施加的压力,而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亦是无法抗拒的。

往往社会在提倡孝道的同时不会对实际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单单以孝道二字作为道德绑架,继而扭曲人的意志。

曾在电影中一档认亲节目,主持人强逼一位自幼被抛弃的奥运女冠军“认祖归宗”,而实质上亲生父母所看重的只是她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当了解到女冠军并无经济能力只有一身伤病,反而“拖累”他们之时,便果断放弃认亲。

父母家庭的泪目情深,实质上皆是一场闹剧而已。但其间主持人不明事实真相的苦苦相逼,实质上令人厌恶。然而上述虽是电影桥段,但所凸显出的,便是社会之中广泛存在的不明事实真相而盲目以道德绑架批判他人的状况。

“不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用于此处再合适不过了。往往就是社会整体的道德舆论使得无数愚孝之人诞生,继而令一个个家庭内部痛苦不已。

三、郭巨埋儿

在中国现当代,愚孝虽然依旧严重,但是随着思想解放已经瓦解部分,但即便如此依旧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无数家庭的痛苦不堪,又遑论中国古代之时?

元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之中其间一孝便是《郭巨埋儿》,一如其名称,郭巨是真真正正想要将他的儿子就此埋葬的,而其间亦是“愚孝”在作祟。

晋朝时期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富裕,生活安康,但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把家中财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而自己独养母亲,对母亲可谓是事必躬亲,实乃孝道极致。

然而后来家境逐渐贫困没落,不仅入不敷出甚至于食不果腹。在此时妻子生一男孩,郭巨为此万般头疼,担心养育这个孩子的话便意味着全家节衣缩食,必然会因此影响到供养母亲,于是就和妻子商量:“儿子还可以再生,母亲死了就再也没有了,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供养母亲。”

作出结论之后,夫妻便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在坑中挖出一坛金子来,燃眉之急解决儿子才得以免死。

若论孝道,郭巨其人自然是达到了孝道之极致,否则自难载入《二十四孝图》之中。但是郭巨之孝亦是有悖于人伦道德的,其间杀子无疑是将他打入了另一个不复之地。即便对于老人而言,一则有违于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

实质上在中国古代,似郭巨这般人者不胜枚举。古代之时,因为医学并不发达之缘故,歪风邪气的迷信盛行,不乏有人在父母生病之时自残割肉甚至奉献生命来为父母治病。

心是为孝道,但对于一个互相关爱的家庭而言,对于父母来说势必是陷于不义,为之痛苦毕生,父母眼中试问这般活与死何异?

四、孔子论孝

经由“愚孝”之事迹的频频发生,无数人将之归咎于孔子与儒家之间,因此而不断谩骂抨击,毕竟孝道虽是早已存在,但却经由孔子之手整合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但实质上,孔子所谓的孝道绝非“愚孝”。

《孔子家语·六本》之中存在相关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参乃是著名孝子。

突有一日,曾参锄草时误伤了苗子,以至于他的父亲拿着棍子打他。曾参并没有逃走,稳稳的站着挨打一声不吭,结果被打到休克。过去好大一会儿才渐渐苏醒。曾参刚醒过来便急冲冲的问父亲:“您受伤没有?”

听闻这件事情的人都赞誉曾参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但是孔子知道这件事以后却告诉守门弟子:曾参再来,别让他进门!曾参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情,所以让别人问孔子是因为什么原因。

孔子说:“你难道不知道舜的事吗?舜小的时候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一动不动,任打任怨毫无怨言。然而当父亲用大棒打他,他立刻就逃走。每当父亲要找他干活,他总待在父亲身边,倾尽全力。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找不到他。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并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任由杀害乃是不忠之举,其乃王者之民?”

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而孔子眼中的孝道虽然相较之于现在更为着重,但是也绝非“愚孝”。所突出的便是为尽己孝而陷父母于不义,与上述郭巨埋子殊途同归。

总而言之,孝道确确实实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愚孝亦是无可置疑的导致无数人、无数家庭深陷于苦海之中。

因此,不仅仅是孝道,包括怜悯在内的诸多美好道德,实质上皆是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本质上终归要讲究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任何要求之时一定要客观辩驳,决不能盲目的去对待任何事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16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