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以下传播内容源自网络分享,尊重作者的初衷,我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7、对影像学检查的认识
随着CT、MRI等影像学装置的问世,不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征,还可通过三维观察做出突出大小、类型、位置等的判断。这些优点使一些临床医生容易忽视或缺乏了解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唯影像学诊断而与临床脱节的误区。
8、间盘膨出不等于突出
膨出是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张力、弹性开始退变,其形态结构仍正常。影像学表现为:间盘前方或后、外侧方的均匀膨起,40岁开始出现,年纪越大越明显,可无临床症状,也不需任何处理,除非合并有椎管骨性狭窄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才会出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医院手术后仍有下腰痛的患者,复阅其CT片仅见间盘膨出,也没有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手术效果差并不奇怪。因此,切勿把间盘膨出当成突出而行手术治疗。
9、突出不等于突出症
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髓核变性突出。影像学表现为:间盘边缘某一位置山峰状的突起,一般在间盘后缘最多见;如有相应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才能诊断为间盘突出症。骨科医生不应把无症状、体征的影像学突出诊断为间盘突出症,也不应笼统地将腰腿痛症状主观地与影像学突出联系起来。
10、保守治疗一成不变
在没医院、诊所或非手术科室,利用病人害怕手术的心理,极力宣传本单位某一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不顾病人疗效如何一用到底。例如盲目长时间大重量骨盆牵引,频繁反复的硬膜外(骶管)激素注射治疗,或反复多次的麻醉下重力推拿等,以致延误诊治或出现并发症。保守治疗对病史短、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脊髓造影或CT等影像学检查轻度阳性表现者适用,一旦治疗无效应及早放弃或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11、介入治疗“一试就灵”
目前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很多:如经皮间盘穿刺抽吸术和经皮间盘穿刺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减压术、经皮等离子消融术等。由于此类方法操作简单,医院都可开展。但应严格选择病例,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不应过分夸大治疗效果。其实,介入治疗后引起神经或血管损伤、椎间盘炎,甚至髓核溶解引起过敏性休克者并不罕见。所以医生在选择治疗时应该足以重视。
传播负责任的知识,引导正确的就医,构建信任的桥梁,提供最真诚的帮助。北京白癜风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