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刘松山主讲ldquo过敏发物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3日电(于斌)2月23日,由成医院(医院)倾力为市民朋友打造的第五场健康大餐《松山医学讲坛》在成医院的学术报告厅举行。四川省拨尖中医师(原四川省名中医)、血液科主任刘松山亲自主讲,针对当下春季的问题,以“过敏、发物、忌口你知多少”为题,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长知识。

  

  据介绍,常见过敏种类很多,包括食入过敏原: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牛奶、鸡蛋、鱼,占过敏总数90%;吸入过敏原:花粉、屋尘、螨、动物毛发等;注射物过敏原:霉菌、细菌、昆虫毒素、药物(青霉素、磺胺)、蛋白类等;接触物过敏原:化纤衣物、化妆品、金属等。

  常见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如荨麻疹、湿疹、剥脱性皮炎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对生命安全威胁很大。

  怎样预防过敏?刘松山老师指出,一是远离过敏原,二是保持居住环境干净、干燥、定期除螨,三是春季减少户外活动,帶口罩防护。

  刘松山说,对中医来讲,自然界的六种气候是风、寒、暑、湿、燥、火,发生异常变化时就成为致病的“邪气”。“风邪”引起皮肤、人体与外界相连的呼吸道(鼻腔、肺、支气管)的病变。风邪为患的疾病:发病快、变化快、病位游走,而过敏性疾病有很典型的上述发病特征,中医认为“风邪”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中医治疗从三方面入手:针对“风邪”病因,施以疏风、解表、辛散、凉血;宣肺降气、化痰止咳入手;调节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施以补肺健脾、疏风固表等法。只有标本兼顾,才能降低复发。

  民间喜欢讲发物,在刘松山看来,发物指诱发新病、加重旧疾的所有因素,如饮食、药物、异常气候、毒物、环境因素,发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正如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寒性之品就是发物,可诱发腹痛腹泻、影响肠胃功能,对年老阳气不足的人也不利。于阳热体质者,热性之品就是发物,如生姜、辣椒、花椒、羊肉、狗肉、干锅、火锅;温补肾阳之鹿茸、附片等性偏温热,助阳生热之特性对疮疖痈肿、咽喉肿痛等热性疾病,阴虚内热体质不利。于恶性肿瘤、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慢性皮肤病、过敏性疾病,虾蟹、海鲜等腥膻臊类食物,食性辛散、走窜,传统中医均视为发物,认为导致病性的走窜或者扩散,要有忌讳。

  那么如何“忌口”呢?刘松山说首先要知道何为“忌口”。所谓“忌口”,就是指病人不该吃的东西,传统医学、现代医学都是非常重视忌口的,一般地说,中医的“忌口”是因人而异。在现代医学看来,麻疹应忌脂肪油腻、香甜黏滞、辛辣、香燥、酸涩食物,更忌海腥发物。冠心病: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摄入,尤其蛋黄、猪脑、动物内脏;肝硬化、伴腹水:无盐或低盐饮食、严控入水量,严格忌酒和辛辣刺激品、生硬食物,以防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出血性疾病: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疮等病症,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

  刘松山特别指出,当食物易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要忌口。

  他说,据《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如食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枯梗等忌食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中医忌口侧重于此。(完)

刘松山

成医院/医院

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

新浪微博:医院血液科刘松山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hl/1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