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吃鸡蛋过敏矫情

嗨,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一点小事的崩溃。前几天,和公司小伙伴聊起选题,提到开篇这个让人唏嘘的日本漫画。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对别人的生活,少一点评论,多一点理解,你以为的小事,可能是压倒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过一幅日本漫画《善意的杀人者》:

A子小姐对荞麦和鸡蛋过敏。

她同事N子小姐却认为荞麦和鸡蛋特别有营养,而且人不应该挑食,所以,总是给她带这两样食品。

A子小姐严肃地告诉她,过敏是多可怕的事。

后来有一天,N子在A子小姐的大福蛋糕里,偷偷塞了一根荞麦面。

A子小姐吃完,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休克身亡。

得知A子的死讯,N子十分惋惜:“这么年轻就走了。”

丝毫没有察觉是自己的错。

“过敏?说什么呢?”

她无法理解,吃东西为什么会死人,并坚信:“不可以挑食啦!”

故事不长,却很震撼。

尽管只是虚构、夸张的漫画作品,还是看得人脊背发凉。

永远不要低估身边人的无知,哪怕他们满满善意,一脸无辜。

以己度人,是一种可怕的狭隘

可悲的是,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幅漫画的现实版演绎。

有一个爸爸,明知道孩子吃香蕉过敏,却让他当场吃一根试试。

还有老婆拿老公做实验,想看看吃虾仁过敏的人,吃了到底会怎样。

发帖的楼主说,自己老婆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

他吃蚕蛹过敏,老婆炒蚕蛹逼着他吃,因为死活没吃,冷战三天。

楼主恐高,游玩时,老婆让他走玻璃栈道,见他没走两步,就退了回去,当着一堆游客的面说他怂包,没有担当。

后来连游客都听不下去,跟她吵起来。

这位妻子,一直认为老公所谓的过敏,是在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直到老公因为吃了虾仁,一头栽在地上,才明白其中利害。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他们认准了大家都是人,我亲测没事,你有问题就是在矫情。

他们有一个特点,对别人的痛苦理解不了,还会把自己的快乐强加于人。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关于马伯庸分享的关于吃的故事。

他常去西安吃羊肉泡馍,总结了一套固定流程:

1.我用手掰馍

2.当地陪同的朋友嫌弃我掰的不够碎

3.十分钟培训,包括掰馍的手法、碎片的认证、为什么馍越碎越好吃的原理,以及厨师看到你用机器切的馍,会往碗里吐口水的传说。

4.看着我重新掰,验收合格后送进厨房。

有一次,他掰了一阵觉得有些厌烦,便跟朋友说,想送去用机器切。

朋友说不行,机器切的没法吃,苦口婆心安利“手掰的好”。

马伯庸说,“我知道口感不一样,但我指甲盖都抠疼了,算了,机器切吧。”

朋友再次拒绝,“机器切的没法吃”,坚持让他掰。

三辞三让之后,礼数尽到,马伯庸直接喊来服务员帮忙。

朋友却怒了,轰走服务员,把碗咣的一声搁他面前:

“必须得手掰碎了,好吃,真的好吃!我不骗你!”

“我吃不出来差别。”

“吃得出来!”

最后马伯庸忍气吞声,花了40分钟掰完,吃完,后来再没跟这人吃过饭。

每个人都有个人好恶,但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给别人。

凡事只拿自己当坐标系,是一种狭隘的体现,哪怕披着善良的外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绑架。

你的狭隘会伤人

想起王源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看舞台上的我是亮的,但我看你们都是暗的。”

这个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可即使做不到设身处地,引发共情。

正因如此,当我们做不到完全设身处地、引发共情的时候,是否能少一些苛刻的指责。

韩国歌手金泰妍在与粉丝进行互动直播时,回答问题略显消极。

这让粉丝很担心,纷纷询问“最近过得好吗?”

金泰妍说,“没有”。

她跟大家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正在接受药物治疗。

不料,刚公开病情就得到一条很刺耳的评论:“都30了,拜托懂点事”。

金泰妍只好无奈地回答:“不管是30岁还是40岁都是一样的”。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太多了。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嗜睡,低落,可能得了抑郁症。”

别人却说:“你开心点,有啥想不开的”,“别无病呻吟,忙起来就好了”。

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说出想自杀的念头,被人认为是在胡闹。

事实上,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一种自救,也是在向他人发出求助的信号。

得救的人却很少。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高、高自杀率的疾病,15%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

悲剧的产生和抑郁症知识的普及率低有关,此外,这个病最难的就是不被理解。

在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自杀,其中71%受抑郁困扰的人试图隐藏自身病情成为“微笑抑郁者”。

在人前有着最甜的微笑,私底下却自己承受最深的痛苦。

怕被人指责为小题大做,也怕被当成精神病人避之不及。

许多病人都在被“病耻感”折磨,最后错过治疗,失去生命。

如果说,有些人的狭隘是强行让别人与自己好恶同步。

那么,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两个人绝交。

可是在人命关天的事上,马虎不得。

世界卫生组织有句忠告,很扎心:“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抑郁症,与心情好坏无关。过敏也不是矫情。

不求理解,但求放过。

你可以不懂他们的苦。

但别让无辜的人为自己的狭隘与无知付出代价。

无法感同身受,就多一点包容

前段时间,“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火了。

在12年的运动员职业生涯中,刘翔拿过36块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

是亚洲跨栏大满贯第一人,6次跑进12秒,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

但人们只记住了他两次摔倒。

年8月18日,家门口的奥运会,鸟巢座无虚席,人们期待刘翔再创辉煌,

却只见证了他一瘸一拐地走回选手通道。

一时间,曾经的“民族骄傲”成了“刘跑跑”。

四年后,在大家的期待中,刘翔站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却在跨第一个栏时摔倒。

赛前,医生早就告诫过刘翔,跟腱有断裂风险。

也许是被骂怕了,他一心只想,“断也要断在赛场上,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

于是,这一次,他单脚跳到终点,亲吻了最后一道栏。

跟腱还是断裂了,第二天就进了手术室。

只是没人关心这一点,只忙着骂他,说他是戏精,假摔。

你是刘翔,你就得跑得快。

你是运动员,不能怕伤痛。

你拿过金牌,就得接着拿金牌......

直到许多年后,舆论冷静下来,才意识到,狂风暴雨的谩骂有多伤人。

可惜,再多抱歉也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经历许多事,难免有想不通的时候:

他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总失败。

他在外八面玲珑,为什么跟家人没话说。

最有钱的兄弟为什么说自己穷。

条件最好的姐妹为什么不结婚……

一切的背后自有原因,如果你在乎他们,就多去了解。

如果不够了解,就多给予尊重和包容,人生不易,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别以己度人。

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和看法的自由。

正因如此,我才越发觉得,“凡事多要求自己,少指摘别人”是一个成年人最体面的自律。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hl/15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