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医院心内科主任、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心脏联盟女性心脏健康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秘书长、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委员,北京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兼任国内唯一SCI收录的《老年心脏病杂志》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循环》等期刊编委。
ChinaPEACE研究揭示:β受体阻滞剂在理想患者中使用不足,高风险患者中使用较多
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PEACE)揭示,急性心梗(AMI)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状况不理想,在可获益的理想患者中使用不足,而在可能有害的心源性休克高风险患者中使用较多。理想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总使用率仅为3.2%;而在高风险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早期治疗的使用率高达54.5%。研究中定义的高风险人群即为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的心源性休克高危患者,包括年龄>70岁,SBP(入院时)<mmHg,或HR(入院时)>次/分,其中至少伴有一项心源性休克高危因素的患者定义为高风险患者[1]。
早期足量规范使用β受体阻滞剂获益证据充分
众多研究一致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理想AMI患者中早期(24h内)、足量(~mg)使用可使患者明显获益。
深入探寻,β受体阻滞剂在STEMI患者中早期足量规范使用的机制
心室重塑开始于急性心梗早期(24h内),是由于心肌细胞及心肌基质进行性变化引起的心室重量、容积增加及形态改变。急性心梗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作用而发生左心室重构,后者又影响心脏功能。早期足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延缓心梗后去甲肾上腺素介导的坏死、改变基因表达后出现的心脏重塑效应,从而减少心梗面积,减少梗死心肌扩展及心腔扩大,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缓解疼痛和降低包括心源性猝死在内的死亡率[6]。
β受体阻滞剂在STEMI患者中亟需规范化使用
年ACCF/AH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明确推荐[7]: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4h内口服(Ⅰ,B)或静脉注射(Ⅱa,B)β受体阻滞剂;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应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Ⅰ,B);建议发病24h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50mg/q6~12h,2~3天后转换成等剂量(~mg/d)琥珀酸美托洛尔每日一次给药;若患者耐受,最大剂量可滴定至mg/d。
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8],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4h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Ⅰ,B)。建议口服美托洛尔,若患者耐受良好,2~3d后换用相应剂量的长效控释制剂。
综上所述,遵循指南及经典临床试验,要在适用人群中规范化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我国指南对于剂量并没有明确推荐,从而缺乏临床指南清晰的指导,这可能也是中国β受体阻滞剂在剂量方面使用不规范的原因之一,而从COMMIT/CCS-2来看中国人群对大剂量同样安全耐受,该研究显示超过85%的我国患者均可耐受mg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关键是适用人群的识别。因此,推荐按照ACCF/AHA中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即早期24h内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50mgq6~12h,2~3天之内转化为等剂量的琥珀酸美托洛尔,若耐受可滴定至最大剂量mg/d。只有合理规范地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才能为AMI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参考文献[1]ZhangL,etal.JAmHeartAssoc.Jul10;4(7).pii:e.doi:10./JAHA...
[2]HjalmarsonA,etal.Lancet.;2():-7.
[3]M.T.R.Group.EurHeartJ.;6(3):-.
[4]RobertsR,etal.Circulation1;83:-.
[5]ChenZ,etal.Lancet5;:-32.
[6]胡大一,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
[7]TaskForceonthemanagementofST-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EurHeartJ.;33(20):-.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3(5):-.
欢迎将您有关ChinaPEACE研究的观点发送至:
liusiru
menzh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