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通讯第13期
通过人造基因合成新型蛋白质
40年来,首次提出AML白血病治疗新药物科学家们发现了储存记忆的“房子”研究发现中药为患者药物过敏性休克主要诱因同济教授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重大突破
PGC1α抑制肿瘤转移
通过人造基因合成新型蛋白质一家位于美国加州拉由拉市(LaJolla)的新兴生物科技企业Synthorx,正在设计一种有着6个基因编码的微生物,其方法是将人造的X和Y碱基加入到原有的A,T,G,C构成的基因系统中去的。理论上,通过简单地添加X和Y编码可以令用以构建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提升至种,而自然状态下只有20种。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没有同类,Synthorx用它们来设计新型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望成为未来的止痛药、抗生素和癌症靶向药的基石。目前,Synthorx正有一个项目致力于将一种蜘蛛的毒液转变为一种非阿片类、无成瘾性的止痛药。开发用于治疗代谢紊乱的新型抗生素和药物同样被提上日程,另外,将人造氨基酸添加到胰岛素分子中能够使其更为持久,这样的话,糖尿病患者只须隔几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就可以了。(DT)
40年来,首次提出AML白血病治疗新药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医院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药物化合物可阻止小鼠体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发展,AML是一种骨髓癌症,而且人们在过去40年的时间内未开发出针对这种癌症的新药物。
研究人员采取一种方法将AML中最为致命性亚群中的一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转化为大多数可以治疗的亚群中的一种。研究人员寻找一种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而不是攻击和杀死这些细胞的化合物。当白血病细胞分化时,它们仅能存活较短的时间,然后死掉。团队对,种化学物进行功能性筛查,结果发现12种化合物能够促进这些细胞分化。在这12种化合物中,11种物质阻断一种被称作DHODH的代谢酶,有效地迫使这些细胞进入一种研究人员称之为禁食期(periodoffasting)的状态。
在利用一种已知的DHODH抑制剂进行治疗10周后,AML小鼠和携带人白血病细胞的小鼠体重增加,比较活跃,含有更少的白血病干细胞,而且存活更长时间,这表明发生一种有意义的病情缓解。显著地,没有一只小鼠在治疗后发生病情恶化。研究人员希望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对这种抑制剂进行测试。(SW)
科学家们发现了储存记忆的“房子”科学家们第一次鉴定出了他们称之为可以储存记忆的"房子"。事实上,这是能够储存有关我们曾经以及现在的地理方位信息的神经元。来自法国的研究者们向小鼠的神经元中导入一种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能够在细胞钙离子内流的时刻发亮,这能够指示神经元正在激活。研究显示,发光的神经元并不是在大脑的海马区紧密排列,但在奔跑时神经元相互之间会有清晰的联系。
虽然仍被其它研究者们怀疑这些证据是否能够证明这些神经元确实是储存记忆的单位。但如果目前看到的现象时真实存在的,那么这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记忆工作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快我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随着这些特殊神经元的发现,我们有可能能够学习更多大脑记忆形成的机制。(SC)
研究发现中药为患者药物过敏性休克主要诱因近日发布于《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人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诱因是食物,占所有诱因种类的77%;在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中,中药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占比最大,为药物过敏性休克诱因的37%,如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第二位是青霉素等抗生素,第三位是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等人员完成,意在揭示中国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诱因和人群分布特点。为此,研究者们回顾分析了从2年至年间,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接诊的名患者的次休克发作具体情况。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简称WAO)发布的公开资料显示,过敏性休克是一种触发全身多系统的过敏反应,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便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哮喘、肺水肿、失去意识、休克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者甚至会迅速死亡。(CX)
同济教授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重大突破9月15日,同济大学高绍荣实验室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DistinctfeaturesofH3K4me3andH3K27me3chromatindomainsinpre-implantationembryos”的文章。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饰建立过程,并发现宽的(broad)H3K4me3修饰在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成果第一次建立起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3K27me3修饰图谱,并发现了植入前胚胎发育特殊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入前胚胎发育以及早期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打开了一扇大门。(CX)
PGC1α抑制肿瘤转移肿瘤进程与正常代谢过程的重编程有关,但代谢调控回路是否会影响肿瘤转移呢?哈佛大学的PerePuigserver及同事通过黑色素瘤来解答这一问题,黑色素瘤是最为致命的一种皮肤癌。他们发现PGC1α—一种已知能促进线粒体生成并抵抗氧化应激的转录辅激活物—会抑制黑色素瘤转移,其借助的转录通路与激发其生物能功能的通路相似但不相同。这一通路或许能为通过细胞毒性效应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NA)
完
图片|网络编辑|王雪乔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