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的中医治验

经常有人问我,“看痛风是用中医还是西医”。医学没有中西之分,医生要做的是为不同的患者选择最适合他的方法。

每个人的痛风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体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基础疾病也不同。好多人都知道秋水仙碱可以治痛风,有些人自己药房里买点药吃吃也会好。但如果这样就能控制好痛风,那未免太简单了。

西药快,有些药用上去半小时就会觉疼痛缓解。中药麻烦一点,要抓药,煎药,一般二三天见效,但效果好的一剂就见效。

中药是可以单独治痛风的,大致可以分两步:

第一步急性期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我常用这么几个药:土茯苓 米仁 萆薢 黄柏 苍术 川牛膝 威灵仙 忍冬藤 丹皮 元胡 车前草虎杖,对红肿疼痛效果不错。 吃这个方子不能喝茶。瘀血重可以加乌梢蛇、炮山甲,轻的加桃仁等。用中药时,特别是那些舌苔黄厚腻的,可以考虑通下法,将大便控制在每天2-3次,如果单用虎杖还不能通下,就用山慈菇、制大黄。痛风患者有一部分平素大便就稀,这时虎杖等通下药也还是可以用的。对于疼痛明显,皮色红不明显,累及膝踝等大关节的应加强通络药物的应用,如威灵仙、络石藤、制川乌、乌梢蛇、蕲蛇等。

外洗也是不错的选择,青风藤山慈菇生大黄之类的中药我一般不用作内服,外用倒是不错的选择。内服之法就是外用之法。急性期内服外洗一起来,效果还是蛮快的。

第二步 益肾

尿酸高中医认为是肾脏的气化不佳,所以缓解期应该益肾。益肾的方法很多。中医的肾与性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时这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药物我就不列举了,因为补药会有人拿来就吃,痛风本来就是代谢不足引起的,补药不少都是滋腻的,有时越补痛风越重。好多痛风的人都是面白、肥满之人。有时泄之犹恐不及,岂能再乱补。面白之人,多阳虚,所以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固护阳气。

中药如此治疗,痛风发作间隔时间会延长。

2.治疗要点对于急性期的治疗,应遵循湿热痹的治疗原则,采用疏风通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方法。慢性期于活血化瘀、化痰除湿的同时,不忘扶助正气,调整脏腑阴阳。

3.分证论治

3.1湿热痹阻

证候特点:关节卒然红肿热痛,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关节拒按,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合白虎汤加减。

苍术、黄柏、薏苡仁、知母、生石膏、木瓜等。

加减:热盛者加栀子、连翘、忍冬藤等;伤阴者酌加生地、麦冬、石斛等;肿痛明显者酌加络石藤、全蝎、蜈蚣、桑枝、元胡等;下肢关节痛者加牛膝、独活;上肢关节痛者加桑枝、片姜黄、威灵仙等。

中成药:配合湿热痹冲剂、滑膜炎冲剂、四妙丸等。

3.2寒湿痹阻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或痛风石。伴关节喜暖,肢体重着麻木。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或淡胖,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合乌头汤加减。

薏苡仁、麻黄、独活、苍术、防风、桂枝、制川乌等。

加减:寒邪偏盛者加制附子、细辛、炮姜等;湿邪偏盛者加防己、萆薢、木瓜、羌活等;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者酌加南星、炮山甲、白芥子等化痰通络之品。

中成药:配合寒湿痹冲剂口服。

3.3痰瘀阻滞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或疼痛固定,或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或见关节畸形,屈伸不利,或关节局部皮色暗红。舌质暗红或胖大,边见瘀点瘀斑,舌苔白或黄,脉沉滑或弦涩。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二陈汤加减。

茯苓、陈皮、半夏、炮山甲、瓜蒌、桃仁、威灵仙等。

加减:关节疼痛明显者加莪术、红花、全蝎、乌蛇等;血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路路通、蒲黄等;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加白芥子、胆星等;关节肿甚加防己、木瓜、土茯苓、泽泻等。

3.4脾肾阳虚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持续。伴肢体及面部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脉沉缓或沉细。

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等。

加减:呕恶者加半夏、生姜等;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等;阳虚寒甚者加干姜、巴戟天、肉苁蓉等。

中成药:可配合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益肾蠲痹丸、右归丸等口服。

3.5肝肾阴虚

证候特点: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或颧红。舌质红或干红,苔薄稍津,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独活寄生汤合左归丸加减。

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知母、菟丝子、龟板、鳖甲等。

加减:腰膝酸软明显者加鹿角胶、黄芪、川断等;关节重着麻木者加防己、薏苡仁、鸡血藤等;皮下结节者酌加化痰通络之品如白芥子、炮山甲、胆星等。

中成药:可配合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口服。

4.常用植物药制剂

4.1新癀片:新癀片由九节茶、三七、牛黄、珍珠层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有临床观察发现新癀片内服、外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消肿止痛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少。且于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使用新癀片均能有效,长期应用新癀片不会引起骨骼抑制、严重胃肠反应,临床效果优于非甾体止痛药和秋水仙碱。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

4.2正清风痛宁:本品是从我国传统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藤碱,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现有口服片剂及注射液两种剂型。正清风痛宁片剂口服、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或离子导入或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均有报道,且取得较好疗效。用法:每次1-4片(每片含含盐酸青藤碱20mg),每天3次口服;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2ml关节腔注射,每2天一次;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穴位,每次1-4个穴位注射,每次每穴1ml;每次2ml,正极导入,时间20分钟。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具有强烈的释放组胺作用,部分患者在用药初期会出现瘙痒、潮红、出汗、痛肿加重现象。一般无须处理,上述现象可自行消失;反应严重者,剂量可适当减少或停药。注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手足或口唇发麻、胸闷、胸痛等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对症处理。偶见报道个别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本药物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药物过敏史者慎用。使用注射液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顺便再提几点:

1痛风忌酸性食品 我好多病人,都在其他地方被告知忌酸性食品,但好多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什么是酸性食品。酸性是食物进入体内代谢后的结果,有些入口不酸,但代谢后却是酸性的,比如海鲜等;有些入口酸,但代谢后其实是碱性的,比如醋,特别是苹果醋,有降尿酸的作用。橘子、杨梅也是酸酸的,可以吃。

2 豆腐 豆类嘌呤是不少,所以急性发作期,豆浆不要喝。但是,缓解期,吃点豆腐到是可以的,因为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嘌呤会有一部分流失到水里,所以豆腐中嘌呤就比豆浆中要少。我的病人中有吃甜瓜,蚕豆发痛风的,我很少看到有吃豆腐发痛风的。

营养以平衡为主,(普通女性多喝点豆浆,男性多喝点牛奶是好的)。对于哪些喜欢吃豆腐的痛风的人,偶尔吃顿豆腐,我认为可以。喜欢吃肉的痛风患者不妨吃点东坡肉,炖的稀烂的那种,这种肉很香,炖烂后大部分饱和脂肪酸都变成不饱和的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1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