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岁大爷低血糖险丧命,元凶竟然是阿司匹

今天不用值班

心情美美的

交完班开启每日常规任务——查房

作为一枚小医生

咱也是时刻记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

有时是治愈;ToCureSometimes;

常常是帮助;

ToRelieveOften;

总是去安慰。

ToComfortAlways.

虽然咱的医术平平无奇

但是“说话治疗+心理治疗”那是妥妥的

咳......咳......

听懂掌声(也可以点赞)

不好意思跑题了

经过嘘寒问暖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热泪盈眶的“话疗”

回到电脑前下医嘱

下完医嘱审查一遍——完美

这时候护士跑了过来

我都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了

她居然没有吼我

而是轻声细语的说:你知道不知道昨天夜里急诊收了个低血糖昏迷的病人送到内分泌科也一直找不到病因

咱也没见过护士说话这么温柔过

恍恍惚惚的

当然我很快就清醒了

随即掐指一算

基本情况

71岁的男性,突然昏迷

“”到达后测血糖:0.9mmol/L

立即给予高浓度糖

随后跟随急救车来我院急诊

复测血糖:1.9mmol/L

再次给予高糖

老爷子醒了过来

之后收入内分泌科病房

患者的低血糖由何引起?

经过仔细询问家属,基本排除了饮食问题、酒精性低血糖、重症疾病、其他药物的误服史等引起的低血糖问题

同时在跟家属的沟通中,意外发现,患者自行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二甲双胍」的剂量加倍服用,且未监测血糖变化

对于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中明确提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那么真想只有一个——阿司匹林

有文献说明高剂量阿司匹林能与磺酰脲类竞争结合血浆蛋白,具有降血糖作用,可增强降糖效果

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降糖?

很遗憾,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迄今为止,阿司匹林降糖的机制仍不明确

可能的机制是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率,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肝糖生成减少,糖原储存逐渐被消耗,从而发生低血糖

而且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2,使得胰岛素分泌亢进,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而阿司匹林化学结构中的羟基有降糖作用,邻位上的羟基降糖作用更强

此外,二甲双胍也同样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肝糖生成减少,因此从药物相互作用的角度看,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很有可能对二甲双胍降糖有协同作用。

特别提醒

老年患者是低血糖症的特殊人群,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合用药物较多,药物相互作用很可能导致低血糖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对血糖调节和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难以迅速反应纠正低血糖,蓄积作用致使低血糖风险增加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损害的表现可能不明显,或者低血糖表现被其他疾病表现所掩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常常会发生低血糖性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看着护士那崇拜的眼神

我45度角仰望星空高傲的离开办公室

下班......

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PS:我多聪明呀!凌晨3点我就知道这个病人了,哼,就等你问呢,我查完资料才来的,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6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