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
高原上
我很自豪,能够成功为广东医疗援藏工作的一员,能够见证西藏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能够为藏区人民服务,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医院
援藏护长张春玉
践行
南丁格尔的誓言
长期以来,广东省对西藏工作高度重视,深入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治边稳藏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一个真正造福西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哈哈
职业的信仰,
让我更加勇敢与执着
白
1
今年6月,张春玉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广东省柔性医疗援藏的选拔,她说想去亲近高原,将自己的所学帮助那里的人。经过层层选拔,光荣的成医院首个医疗援藏的护理技术人员。7月15日,春玉与广东省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一起奔赴雪域高原,开启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医院医院。
踏上雪域高原这个纯净的世界,大部分人往往止于进藏第一步“高原反应”。汕头海拔18米、林芝海拔米,高海拔、高寒低氧的独特自然条件,让来自广东南部沿海的医务人员都有点吃不消了。
身体上的煎熬只是援藏团队第一道坎,之后会否出现更多的难题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援藏团队都表现出医护人员优秀的职业素养。没等高原反应结束,张春玉及其所在的援藏团队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
哈哈
援藏之路,
不辱使命
白
1
医院医院,从年开始筹备重症医学科并医院,但由于人才技术缺乏,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前。该医院建院年,急危重症患者多在普通病房进行救治,严重的转往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或乘飞机前往成都、医院治疗,许多患者的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在普通病房治疗期间和转院途中,病情不能得到及时观察,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张春玉在医院担任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筹建、运行工作。
护理工作,关键在人。由于藏区的气候、地理与内地不同,藏区患者护理也与内地有所不同,张春玉查阅资料,虚心向藏区医生和护士学习,掌握了藏区护理相关知识。同时,把ICU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详细地与科内护士交流,把先进理念和经验传授给藏区的同事,使她们在短时间迅速成为护理精兵。
7月24日,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开科运营。看着新筹建的重症监护室,排列整齐监护设备和交错有序的插管,滴滴的心电监护仪,还有躺在病床上正在与死神斗争的患者,张春玉倍感援藏的责任重大。
哈哈
与死神博弈,
争分夺秒
白
1
医院都是最忙最累的,而世界屋脊上的ICU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张春玉带领着护士们每天为患者扎留置针,输液、输血、吸氧、保暖、扣背排痰……遇到危重病患,连续几天不休息是家常便饭。遇到患者多,病情重的时候,很多医护人员一个月要值十几个夜班。
8月24日,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个重度颅脑损伤,脑疝的患者。患者名叫尼玛多吉(化名)才23岁,因在牧区上发生意外,导致重度颅脑损伤、脑疝、脑出血等等,病情危重。
尼玛多吉在ICU治疗的5天时间里,张春玉和她的护理团队就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护理这名患者,每天24小时定时给他翻身擦背,清理大小便……
经过一个多月的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这位叫23岁藏族小伙逐渐恢复意识。
张春玉回忆说:“尼玛多吉出院那天,他的阿妈为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献上了圣洁的哈达,阿妈紧握着我的手,满脸感激的泪水,重复说着仅仅能掌握的几个简单汉字‘谢谢、谢谢!谢谢曼巴(医生护士)’。这个年仅23岁的藏族小伙子在ICU期间曾反复出现上心跳呼吸骤停3次,如果有瞬间的抢救措施不及时,他恐怕就无法回到他阿妈身边了。"
哈哈
在雪域高原上,
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
白
1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每天面对的有时是血肉模糊、浑身是伤的新进患者,有时是呼吸和心跳已近停止的危重患者,有时是满身插管的术后患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患者,护士都不能有丝毫懈怠,争分夺秒地配合医生全力救治,帮患者争取最后的希望。
医院的同事们说:“医患是生命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心灵默契。在被转入ICU的患者中,有些因病重而感到生机渺茫,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心治疗的同时,我们护士还要配合进行有效的精神治疗,重新点燃患者对生的希望。”
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像桃花一样在藏地江南绚丽绽放
张春玉说,“都说援藏医务人员伟大,但如果没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我们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林芝地区党委、政府为我们医疗援藏队员提供了很多帮助,让医疗援藏专家们真正融入高原,发挥“红细胞”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使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各族群众的惠民工程,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像桃花一样在藏地江南绚丽绽放
张春玉积极协助做好对当地医护团队进行ICU医护教学、临床指导。培训内容涵盖了从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到常见的抢救流程学习与演练,各种医疗常规到医护配合演习,对临床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病种随时增加临床教学,保证对每一个新收治患者负责,对治疗患者中出现每一个问题存疑答惑,对治疗理念冲突的地方用患者的治疗反应来说明,对每一个会诊患者给予符合当地医疗条件的合理化建议。
海拔米的护理课堂
护理查房每天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科室讲课,每月一次。这是张春玉例行的任务。
“除了提升林芝医疗水平,还为林芝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这不仅是援藏医疗工作开展前援藏医疗队共同的期望,更是扛在我们肩上的重任。”张春玉说,“只有留下先进的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得到救治,才算‘治本’。”
8月31日,张春玉站在医院会议室的讲台上,这是她的第一次在海拔米的高原上授课。来自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长、科室骨干、新引进人才以都坐在台下。望着台下藏区同事们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张春玉的心里更多的是责任和感动。张春玉的授课题目是《安全运送(搬运/转运);身体约束;误吸的预防及处理;卧位的护理》和《皮肤过敏试验、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为了更好地讲课,张春玉整理出自己在内科护理的总结课件,给当地护士进行理论强化和模拟演示,再在临床实践中“手把手”传授技术。
援藏的乡愁
家人的牵挂
远离家乡和亲人,多少离愁别绪,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藏区干燥的空气,让张春玉格外思念家乡的和风细雨。那天周末,几个广东援藏医疗队队员一起到当地一家有潮汕人开的牦牛肉火锅店聚餐,透过熟悉的烹煮方式,缓解一点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
春玉的女儿今年初三了,正是学业紧张的阶段,但身处雪域高原,不能够在女儿中考冲刺的时候陪在她身边,张春玉还是有点小自责和遗憾。张春玉说:“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