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品之声
茵栀黄注射液每年几亿的销售额,其中有很多是新生儿消费的,主要用于退黄疸,包括注射液!8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在禁忌项下标注“新生儿、幼儿禁用”。
一、茵栀黄注射液是个什么鬼?
茵栀黄注射液是中药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的乙醇提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和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功能。
1.茵栀黄注射液工艺粗糙
茵陈提取物:由茵陈药材用90%乙醇渗漉后水沉去杂制得;
栀子提取物:栀子药材用70%的乙醇回流后再用95%乙醇沉淀制得;
黄芩提取物:将黄芩的水提液部分浓缩、醇沉制得;
金银花提取物:由金银花药材经水提,石硫醇法去杂制得。
将上述四种提取物用水溶解、混匀,调节pH值,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可见,茵栀黄注射液工艺十分粗糙,注射液中不仅含有成百上千种未知、而且可能有害的成分,而且若药材中有农药残留,也很可能被提取到注射液中。
2.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野蛮的产物
中药注射剂大多于年前上市。《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指出: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人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
中药注射剂野蛮本质在于:将大量未知、而且可能是有害的成分,直接注入人体。这在医疗界原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确确实实在中国发生了。
3.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一般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60分钟之内,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后立即发生,或在用药过程中及持续用药很长时间后发生。最快的可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最迟的可在持续用药后第15天发生。
居靖等报道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占20.49%,胃肠系统损害占6.87%),心率及心律紊乱占3.22%,呼吸系统损害占1.39%,其中有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
二、茵栀黄口服剂型还能不能用?
1.茵栀黄口服剂型的不良反应
相对于注射剂而言,茵栀黄口服制剂副作用少,耐受性好。茵栀黄口服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也有茵栀黄颗粒致药物性肝炎的报道。
病例:患者,男性,46岁,因肝功能异常服用茵栀黄颗粒降酶退黄治疗,后出现呕吐、乏力,小便颜色进行性加深,并伴有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0℃。自行停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2个月后再次服用茵栀黄颗粒.畏寒、发热、乏力、尿黄症状再次出现。
该病例提示临床在使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护肝退黄时应慎重,警惕其可加重肝损害的可能性。因此,应告知患者在使用茵栀黄时一旦出现发热、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用药期间也应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2.茵栀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不确切
年3月至年9月,全国16医院对该药物进行了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茵栀黄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采用的药物疗程为5天。治疗3天时,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组间并无差异,而疗程完成后茵栀黄组的下降率高于其他两组,提示临床口服3天茵栀黄效果不明显时可延长至5天。
但是,我国在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所颁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行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者白蛋白。该共识并没有提到使用茵栀黄口服液。
三、茵栀黄虽可怕,更可怕的是……
著名小儿科专家裴医生表示,“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多吃多拉就会退。孩子吃个配方奶都要担心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何必去吃成份不明,没有验证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中成药?真需要治疗也有效果确切的蓝光治疗。
虽然专家不推荐茵栀黄口服液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但每年仍有数千万的新生儿使用茵栀黄退黄。
茵栀黄滥用虽可怕,但更可怕的是:
原北京中医药大医院儿科主任、微博超人气大V张思莱医生还曾因为发布博文呼吁:请不要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给新生儿或小婴儿退黄,受到威胁和警告。
最后想说一句:
中药注射剂是否应该叫停,需要行业部门审慎的思量,因为任何行业利益以及文化价值都不能高于民众健康。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