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约需5分钟
夏季到来,看到令人讨厌的虫子,你会不会直接动手拍死?在当我们解恨的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昆虫!不然,就会像下面这位患者一样。南京市市民吴先生拍死了一只昆虫后,第二天皮肤竟然开始出现了溃烂。夏季到来,各种小虫子也活跃起来,常见的“肇事”虫子有隐翅虫、蜱虫、臭虫、螨虫、毛虫等。专家提醒,一旦被虫子叮咬,很多人会习惯性将它拍死,然而这样做可能很危险。
锥蝽是什么?
夏季常出没在广州一带的锥蝽,广州曾全城捉拿这种致命虫子,捉到一只奖8元。
锥蝽是一种昆虫,在广州俗称“木虱王”,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呈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若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同时也会叮咬其它部位。图片来源:摄图网因此,锥蝽也被称为“接吻虫”,这一听起来相当浪漫的名字来源于它们独特的吸血方式。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它们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即使它们的体形很大,一次性吸得血很多。锥蝽也会传播南美锥虫病等疾病。主要方法是使用苄(biàn)硝唑(zuò)和硝呋(fū)莫斯这两种药物杀灭寄生虫,除了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患等特殊人群,其他人都可以使用。在急性期及时用药,治愈率非常高。年龄越小,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图片来源:摄图网被锥蝽叮咬后该怎么处理?锥蝽叮咬人的现象比较常见,调查中至少发现有20余人被叮咬,叮咬后常发生发痒、起疹和水肿,有些人感觉感染美洲锥虫病,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美洲锥虫病患,上述症状都是因为锥蝽唾液内的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没有大碍。但是有极少数人被叮咬后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比如头痛、腹痛、膝盖酸痛,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夏天还有哪些虫子不能碰?美洲锥虫病
它是一种克氏锥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克氏锥虫病在人之间传播的方式跟HIV还是挺像的(输血、母婴等),而且早期症状与艾滋病也有相似之处。感染了美洲锥虫病的人早期基本不会有任何症状(急性期的症状基本会被认为是感冒,慢性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大多不会就医,但是心脏往往被寄生虫寄生并且遭到破坏,日后引发心脏衰竭。图片来源:摄图网在临床上,美洲锥虫病又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中间隔了一段很长的隐匿期(可达20~30年)。急性发病主要表现在婴幼儿中,因此很多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漫长的隐匿期,加上目前没有针对克氏锥虫的有效疫苗,药物的副作用又较大,因此除了预防,人们还没找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美洲锥虫病。据世卫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万人感染美洲锥虫病,超过万人受到此病威胁,每年约有1万人因此丧生。蠓虫
蠓虫叮咬处可发生两种损害:
①速发型风团中央有蠓虫叮咬的点状小伤口,被叮后迅即有痒感,半小时内风团及瘙痒达高峰,24h内消退,不留痕迹。
图片来源:摄图网
②迟发型风团叮咬后12~24h后发生水肿性红斑,以后变为风团,中央有绿豆大的淤点或丘疹,少数发生水疱,4~5d后甚至月余后才能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受大量蠓虫叮咬或具有特异质者,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全身性风团,甚至大片淤斑。常因搔抓等刺激引起糜烂、渗液或继发感染,有因此诱发湿疹者。个别患者皮疹呈结节性痒疹样损害。
斑螯
多群集取食,成群迁移。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