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也是一种抗生素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抗生素类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当明喉疼痛或咳嗽吐脓痰时,有时吃点“消炎药”,就能药到病除。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曾经被家家户户当做家庭常备消炎药的阿莫西林,其实也是一种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出现抗药性
抗生素的使用,治愈了很多感染性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与此同时,由于认识的不足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抗生素也被当成一种“神药”,被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里所说的“滥用”,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实际上,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
那么,滥用抗生素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如上述案例那样,即产生耐药性。这是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菌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患者承担更大的用药风险,还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甚至“制造”出可怕的“超级细菌”。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们面临感染时却无药可用。
耐药性的产生除了归结于药物本身,其实还与人们自身的不正当使用有关。举个例子:一般用抗生素,医生会开相应疗程的用量。很多人发现,有时服用两三天,症状就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时患者可能认为感染已经好了,就减量或停用抗生素。但事实是,患者的感染证据减轻时,细菌一般尚未被彻底清除,此时是不应该随意停药的。因为细菌消灭不完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可能让已经好转的病情因残余细菌而复发;如此反复,相当于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的危害不止耐药性
抗生素的危害除了细菌耐药,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器官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派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等。尤其是肝肾功能出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细菌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②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可能致命。
③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首先,患者应更多了解抗生素使用知识,不需要排斥抗生素的正规使用,早期治疗干预可以使抗生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抗生素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就诊时应该充分说明身体情况、药物过敏史、已有疾病等信息。医生选择抗生素时应排除使用禁忌人群,对婴幼儿和未成年人选择时更应慎重。选择对细菌等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严格按照医嘱正确、足量、按疗程使用抗生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