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液带来的危害,真的不是你现在就能感觉到

为何中国人如此“爱输液”?

历史渊源:医疗机构转型的“产物”

80后肯定也都还记得小时候打“屁股针”比输液多多了,可是现在输液却大行其道。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滥用不必要的药物注射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愈演愈烈,静脉滴注成为一般疾患的普遍治疗方式,“吊水”或“打点滴”也成为十分流行的话语,甚至还有不少医生会告诉患者这样可以“清除毒素”。久而久之,许多人心中也有了根深蒂固的输液好的观念。(据祖述宪:《注射的滥用、危险与安全措施》)

患者:迷信输液见效快,却又不知道不安全

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另外现代人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假如一个感冒要花很多天的时间慢慢好,似乎变成了耗不起的事情。另外,打针比输液疼也是一个原因。而在所有医保报销种类中,医保病人输液治疗或预防性输液报销比例偏高也是患者喜欢输液治疗的原因。所以很多行业报告还分析,在新农合展开之后要进一步抢占农村市场。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说不出输液的隐患来。有专家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医院:有利益成分,也怕担责任

许多人看到中国人输液多的消息都会想到“以医养药”上去。也的确如此,普通的感冒,吃药的话只需要20元上下,输液却要花上两三百。不算药钱,注射一次肌肉针的注射费是5毛到1元,可是输液的注射费却有5、6元。医院里,输液的人很少;在英国,去医院的话,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口服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医院“利益熏心”显然有失公允,很多时候的确是患者主动提出要输液的,有数据称50%以上的门诊患者都会主动提出输液。医生会想,假如没有输液病情加重或者出现别的问题,那怎么办呢。所以为了规避医患纠纷,也都同意了患者的请求。问题在于,患者没有专业知识,医生当然有职责向患者解释病情,详细说明输液可能引起的危害。有一位医生20年只给一个休克孩子进行了肌肉注射,凭的就是耐心、信心和责任心。

往大里说,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刻不容缓,毕竟,制度最可靠。

如果遇到要输液的情况,请看看以下的知识不是下面这三种情况,最好别选择输液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适合输液:

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

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

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另外,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当然,在注射一些头孢类药物时,也不能忘了做皮试。

输液时要警惕以下五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最好别输中药制剂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占中药的84.11%。刺五加、双黄连、茵栀黄……中药注射液的不良报告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注射液的致敏性高,另一方面也因为中药注射液目前的制作工艺参差不齐,许多还不成熟。所以,一定要对之慎之又慎。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尽管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输液的危害,但仍有不少人经常输液,并主动要求输液。今天我们来说说输液时的误区和影响。

影响相当于一个小手术

多数人输液是认为它效果更好、见效更快。从总体来说,输液并非最佳给药方式,它可能带来“三高”问题。

感染风险高

外用皮肤软膏、滴眼液等外用药操作简便、风险低,药物多在局部起效,对身体其他部位影响较小。

口服药的风险居中,因为它虽然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但一般需要30~60分钟起效,且通过肝脏代谢“解毒”,正确使用时较为安全。输液相当于一个小手术,有感染的风险,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出现全身症状。花费成本高

不少人抱怨输液贵,因为输液除了需要付出药物成本,还要付出管道(如输液器)费用和输液费,输液的时间成本也较高,不仅一次需要1~2小时甚至更长,如果是抗生素输液,可能还需要连续3天甚至更久。

不良反应比例高

由于输液是将药物送入血液循环,不良反应发生更快、更严重,药物代谢排出体外的时间也较长。

风险容易过敏伤心脏

与口服、外用药物不同,输液时,除了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外,还可能带来一些额外风险。

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常见的输液反应。

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增加循环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加速过敏和耐药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症状更重。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

但是,若经过各项检查,医生认为确实需要输液时,不应拒绝,而应遵医嘱输液并注意观察症状。

误区治疗发烧好得快发热输液好得快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不到38.5℃,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浴等物理方法缓解。体温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感冒多是病毒引起的,不需用抗生素。即使是合并细菌感染,医生也需通过检查,确定用哪种抗生素。

“多数情况下,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口服抗生素即可,只有出现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时才需输液。”医生高恒淼说。腹泻呕吐脱水应输液补充

腹泻、呕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只有细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脱水不太严重、能口服的患儿,口服补液即可。只有脱水严重、频繁呕吐、吃不了东西才需输液糖盐水补液。

干涉医生开药

医生开药应当以患儿的病情为主要依据,目前在临床上,还存在家长主动要求给儿童输液的情况。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与医生沟通,但不应干涉医生判断病情。

认为输液很安全

输液的风险远高于口服给药。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输液时出现异常反应时,不像成人一样能直接表达,因此不易发现,比成人更危险。所以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儿童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本文vincent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10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