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也被称为脓毒性休克,通常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表现为脓毒病综合征并伴有休克。以下是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诱因:
严重病原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某些病毒等。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也易引起感染性休克。某些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以及甲流病毒等也容易引发感染性休克。
患者身体状况差:患者本身身体状况差,如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放化疗等,均易引起抵抗力低,导致病原菌入侵,从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其他因素:非典型性病原菌引起,如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此外,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等也可能成为感染性休克的诱因。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态,需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和治疗措施。以下是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步骤:
紧急处理: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立即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关键是消除感染的病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部位,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补充血容量: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循环血容量的不足,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全血等方式来纠正低血容量。
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医生也会采取其他措施,如手术清创、导管引流等,以清除感染灶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毒素等。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酸碱平衡紊乱,需要纠正。可以使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如5%碳酸氢钠溶液等。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改善微循环,缓解休克症状。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和强心剂等。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发热、呼吸困难、肾功能不全等,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退烧药、吸氧、血液透析等。
总之,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紧急处理和病因治疗相结合,同时需要注意纠正低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对症治疗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可以考虑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