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几天,我又管“”闲事”了,而且越研究,越毁三观,发现了自己一个犯了十几年的错。导致昨天要压压惊,平复一下自己的五味杂陈的心情。要面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也是需要勇气的。
起因是8月3日,《经济参考报》上发表了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令游戏巨头腾讯、网易等的股价应声暴跌,总计暴跌超亿。把网络游戏称为“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有人问我怎么看?
网络游戏会上瘾,特别是对自控能力不足的青少年,也害了不少人,报纸上经常有年轻人因为沉迷游戏而辍学,甚至死亡的报道。我这些年对教过的学生,也是深恶痛绝他们中的某些人,因为玩游戏而浪费了自己大把的时间,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但是为了能比较专业地回答她的问题,我就特地去查了一些资料。
1、年的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卫生医疗体系。他们提出来网瘾的标准是:
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2、提到治疗网瘾,在中国不得不提一个人——杨永信。他把药物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电休克疗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可以“打碎你的人格,重塑一个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新人格。”
网络上的文章分两种:一种是送去治疗的青少年网瘾者对电击恶魔杨永信的血泪控诉,另一种是无数家长对杨永信挽救孩子戒除网瘾的感恩戴德。
杨永信的疗法,都是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合法疗法。父母把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孩子(按1介绍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强制入院治疗,按理说也是合法的,但是我看了却难以接受这样对待花骨朵般的孩子。我开始反思,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1
为什么孩子会喜欢玩游戏?
事实上,不仅仅是孩子喜欢玩游戏,大人喜欢玩游戏的也不在少数。因为玩游戏可以促使多巴酚分泌,使人感到愉悦。聪明的灵长类动物,天性会“偷懒”,最会追求“快乐”了。人类追求快乐永无止境。学习为什么会令孩子厌烦?因为学习时间越长,休息、娱乐的时间越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多数人努力搬砖,其实是为了早点躺平,可以吃喝玩乐。天生不爱玩,只爱学习的要求是反人性的。
而且,孩子为什么会玩游戏?家长给的呀。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很少孩子是自己去买一个新手机开始玩游戏的,一般是从大人想偷懒,不愿意陪孩子玩,就扔一个旧手机给孩子自己去玩,别烦我开始的。而且他怎么知道手机里有好玩的游戏的?他看见你玩了呀。你玩的开心,他有样学样。甚至可能当时你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教他玩的。按一些专家的研究:沉迷游戏的孩子往往家庭有问题,缺少关爱。
所以,家长能怪孩子什么呢?等到他已经上瘾,你再来说教,阻止,甚至打骂,已经来不及,这个苦果,只能自己和血往肚里咽了。
2
打压了网络游戏,孩子就能专心学习了?
你以为禁止网络游戏,你孩子就不迷恋其他了?迷恋的东西多了,从古至今,抽烟喝酒打麻将,一样可以上瘾。你能把所有娱乐的东西都禁了,让孩子只能在家帮带弟弟妹妹,准备三胎?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制力。一个孩子要是没有培养出自制力,没有“延迟消费”的概念,那么他失败的人生是注定的。即使没有网络游戏,也会被其他上瘾的东西毁掉。而其他东西,并不比游戏的危害小。比如打架斗殴当古惑仔,吃喝嫖赌抽......
最后,我们想一想,谁这辈子从没有个嗜好?
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除了少数几个家庭教育的特别好的孩子会沉迷于学习,小学男生大多迷恋弹弹珠,还有小霸王,俄罗斯方块那种小游戏机子,中学还有武侠小说和录像厅;女生喜欢追港台偶像剧和流行歌曲,迷恋看琼瑶,亦舒的小说。
学生时代,很少有人没熬夜打手电看过“禁书”的吧?当然,因为这些东西不考,也就成了被老师,家长批评的行为。而如果你半夜不睡觉看教辅,那一定是被大大表扬的。其实它们本质上,不都是一种上瘾行为吗?
所以,产生成瘾性不一定都是坏事,看你对什么成瘾,有些人热爱跑步,有些人热爱篮球,因为运动也会产生多巴胺,人对什么上瘾可以控制,引导对的方向,成就可以登峰造极,比如奥运冠军们对胜利上瘾,他们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有什么不好?
你对什么上瘾,将定义你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好孩子,控制他对什么上瘾罢了。家长和老师们,任重道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