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最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不是青霉素,而是......
文:妥西八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在中国,什么最易诱发过敏性休克?
近日,医院变态反应科在《亚洲临床免疫学与变态反应杂志》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致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在药物诱因大类中,中药制剂居然赶超青霉素而高居首位!
这项研究指出,在中国,由药物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占所有诱因中的7%。其中,中药以37%的高比占排在首位,抗生素屈居第二,解热镇痛类药物则紧随其后。
研究还特别点名指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是导致国人过敏性休克的最常见中药制剂。
这项研究不禁将广受争议的“中药制剂”安全问题再一次推向风口浪尖。今年7月,药评中心就以一篇题为《中药注射液:野蛮且畸形的产物》直接露骨地向“中药注射液”抛出了强烈质疑。文中出现的中药注射严重不良反应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例,其中死亡44人,为此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审批7类鱼腥草注射液;
年至年共检索到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病例27例,其中22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
医院,收集年1月至年12月有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例。
在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例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咽炎,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提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易引起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该文作者毫不留情地将中药注射剂比作中药里的“害群之马”,并呼吁相关部门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实行严格把控,甚至叫停。
紧接着,年8月,医学界智库的医米调研团队发布了《中国医生如何处方中成药调研报告》。该调查得出结论,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里,有超过半数者都是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笔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相关咨询就多达61万则。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遭质疑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
究竟是谁在管理?安全性屡遭质疑,临床应用反而越发普遍,笔者不禁发问,国内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到底有无管理?这种注射的方法究竟是谁批准的?
搜索相关信息,确有这样一个《中医药法草案》。但深究下去却让笔者看得心惊肉跳。
近期,《中医药法草案》二审稿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草案中明确提出:“凡是生产符合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也就是说,无需提供药物安全的充足临床证据,这些“古方中的名药”就能顺利流入市场,甚至直接注射进患者的血脉中。
事故频发、药效屡遭质疑,相关法案竟要直接忽略用药“安全”这一大关,这可万万使不得!
早在年,《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就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时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人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
至于有多少“不该进人”的“漏网之鱼”最终流入患者体内,目前或已无法统计。而这个严重后果将由谁来负责?
不明就里抨击中医?再次引发一场医学大战?在肆意指责之前应首先明确,在中医治疗中,并无药物注射的给药方式。而到了西医这儿,充分发挥药效的最便捷途径就成了直接注射了。
要知道,这种中西医之间的知识隔阂及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善而导致的问题,可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中药注射剂为何能导致过敏性休克?中药注射剂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用药安全依据,其复杂的药物成分至今也未完全探究清楚。
如本次中药致敏排在首位的清开灵注射剂,以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为临床广泛应用。
究其成分,作用未知的物质比比皆是。
即便是外行人也能轻易从中发现诸如“珍珠母”、“水牛角”等充满不确定性的成分。
药物若经口服,人体的肠道会对其成分的吸收作出筛选,因而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而人体的血液系统凭着免疫细胞的监测,对异己物质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即使移植同源器官都会出现严重的溶血及过敏性休克等致命危险,何况直接注射中草药?
目前临床还在用吗?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曾在国内一度火爆。据统计,仅年,在中国畅销药TOP10排行榜的中药注射剂就占了5个!
众多媒体将它的疗效大幅报道,加上中药及注射剂研发厂商投入成本低、利润空间大,部分品种甚至一度出现了市场断货的状况。
而如今,往昔的繁荣景象已是一片凄凉。医院辅助用药的严格把控,中药注射剂可谓吃尽“闭门羹”,几近灭绝。
据中商情报网统计,年中药注射剂TOP20中,有9个销售额出现了同比下滑。对比来看,排名第一的注射剂品种较年的销售额减少了近50%。
业绩的大幅下滑,归根结底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无处销售”。
今年1月,宁波市剑指中药的独家品种药价谈判结果出炉,降价15%起的入围门栏成了不少中药企业的噩梦。在个被列入限价采购目录的独家品种里,有个企业最终选择弃标,企标率高达79%。
“针剂几乎全死完!”一个浙江招标人士如此评价。
医院,从前一度作为常规医嘱的中药注射剂,医院几乎看不到了。即使有些住院医师偶尔想要开一些中成药意图让患者益气扶正,也会及时被科室主任制止。
药物无处销售,医院几乎禁用。不难发现,中药注射剂已几乎全面沦陷。
注射能不能用口服替代?我们知道,中药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工艺及有无合理使用。那么,成分相同的药物,注射与口服的药效差别有多大?能否用口服代替注射呢?
中医针对个体辨证用药,每个人用多少量可经中医个体化定夺。当转为中成药后,不仅剂量、剂型难以主观控制,注射的给药途径也确实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国家药监总局提出:中药注射剂使用应遵循“能口服给药或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等原则。
能口服的别注射,能皮下注射的别静注。这是目前最为提倡的原则。
此外,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严格按照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尽量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配制,并避免快速输注,同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至此,笔者倡议,绝不能在药物成分仍不明确时轻易注射给药,更不能因此彻底否定中药注射制剂的疗效。只有将“安全性”这一大问题重新重视起来,拒绝中药注射剂的滥用,才能避免“鱼腥草注射剂事件”悲剧的再次发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ouyanhong
yxj.org.cn请注明:医院+科室+姓名
要求:word;原创;拒绝一稿多投
稿费:-元
小编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