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静芬人卫健康收录于话题#自我保健#患者教育#急诊1
急诊室故事
一天傍晚,刘先生急急忙忙地跑进急诊室,伸出手臂询问护士晚上有没有皮肤科。原来,刘先生前几天带着孩子回老家避暑,其中一天睡觉醒来,发现手上和脖子上都出现一些散在性皮疹,局部发痒,有灼烧感,好像被什么东西咬了。由于山里小飞虫比较多,当时并未在意,以为过几天就会好的。谁知症状越来越严重,局部开始出现有脓液的小疱,并慢慢出现溃烂才引起重视。后来,经过医生的处理,刘先生终于痊愈。
认识致病昆虫
·SUMMER
人在旅行或者探险的时候,常会遇到被昆虫咬伤的情况。
致病的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蚊虫、蠓、蝎子、蜈蚣等。蚊虫喜欢围绕着人群叮咬,叮咬后不仅吸血还会将带毒的血液注入人体,蚊虫叮咬、还可以传播疾病。蠓是一种常见的小飞虫,肉眼可见,成群成片地朝着人们迎面扑来,扑打也扑打不走,一旦咬伤后,奇痒无比。蜈蚣头部一对毒爪,刺入人体内,释放毒液,会引起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蝎子是通过尾巴上的毒钩刺入人体,释放毒液,蝎毒为神经毒,毒性比较大,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方式有以下5种方式:
①毒刺伤人。
②虫体携带的毒汁或血液注入人体。
③虫体内释放的毒素。
④虫体的毒毛及毛刺接触人体后引起的皮炎。
⑤虫体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变态反应。
一旦被毒虫咬伤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很必要的。
表现特点
·SUMMER
虫咬伤多发生在夏秋潮湿季节,因为此时各种虫类活动频繁,皮肤外露的机会比较多,但是有些咬人昆虫不受季节的限制。
?多数虫咬伤会出现皮疹,常见于头、面、手、足等露出部位,皮疹的形态以水肿性丘疹、风团、斑块、淤点或水疱为主,伤处顶端常有虫咬伤的痕迹。
?虫咬伤后,每个人的症状会各不相同,有的出现轻重不同的痒感,有的会出现刺痛、灼烧感、触痛,严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关节疼痛、皮肤广泛坏死,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皮疹被搔抓破后,还可引发继发感染。
?被蜈蚣咬伤后,会剧痛无比,局部红肿、发麻。严重者可发生局部坏死,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发冷、发热、恶心、头痛、呕吐,甚至昏迷。
SUMMER.TIME
?被蝎子咬伤后,局部红肿、剧痛、发麻,甚至失去感觉,伤口周围发黑、起疱,甚至坏死,还可伴有头晕、心慌、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若为蜱虫咬伤,可引起叮咬处水肿性红斑、丘疹、小结节等损害,甚至可出现水疱或淤斑,皮疹中央或有咬痕,大部分可发现蜱虫的头部或整个蜱虫滞留于叮咬部位。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破溃,重者可引起近位淋巴结炎。自觉症状:局部瘙痒、疼痛。全身症状:因蜱咬伤人体后将唾液中神经毒素释放入血液中,引发蜱瘫痪症,即上行性麻痹,最终死于呼吸麻痹。
处理方法
·SUMMER
1.保持冷静,远离事发地点。
山间、草地行走时,应扎紧裤管或外涂防虫药物。一旦被咬伤,在不明确是何种毒虫时,应该保持冷静,远离事发地点,避免再次咬伤。
SUMMER
of
夏天防虫,大意不得!
2.早期冲洗伤口。
被咬伤后,应尽早对伤口进行冲洗,一般可选用清水冲洗,蜈蚣咬伤和蝎子咬伤可选用肥皂水等碱性液体冲洗或涂抹伤口。
3.伤口处理。
局部红肿丘疹处,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外涂。切不可搔破,处理不当易并发感染。
4.局部降温。
若咬伤处红肿严重、疼痛无比时,可采取局部冰敷,缓解疼痛、延缓毒素扩散。
5.当发现被蜱虫叮咬,蜱虫滞留于皮肤时,切忌不可强行拔除蜱虫,更不能将蜱虫捏碎。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其叮咬部位厚涂凡士林或其他油腻性物质,使蜱因窒息而后退或使其死亡,再用镊子轻夹其叮咬处,向上轻拉。待蜱虫去除后,给予局部伤口消毒处理。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SUMMER
若被叮咬后,出现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医院。
健康提示
·SUMMER
①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虫咬伤,可随身携带各类驱蚊药。
②在野外游玩时,不要随意在水沟、浅水中玩,不要玩蜈蚣、蝎子等有毒昆虫。
③衣服、毛毯等物品尽量不要晒在室外,尤其不能晒在树底下。室内应保持干净、干燥、清洁。若衣服、鞋子等放置在潮湿的地方,在穿着前一定要充分抖动。
④咬伤后的病人可多喝水,以利于人体内的毒液尽早排出。
⑤虫咬伤后伤口不可随意挠抓,避免皮肤破损后继发感染。
⑥夏季昆虫叮咬,一般不会致导致严重后果,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其本身有血管病变,特别是糖尿病病人免疫力下降,下肢存在神经性病变,若在虫咬后抓破伤口,极易造成蜂窝组织感染。如果认为早期的红肿、发热、疾痛只是虫咬所致,不及时诊治,感染会迅速蔓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造成大片皮肤坏死,甚至有截肢的可能。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危急时刻,如何急救?》
编著:金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