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
来源药圈
今天分享的一般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是用药指导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必须知道一个药什么时候使用,剂型的正确便用,使用需注意什么等等!利用一文给大家分享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有药品类别,名称及注释!
清晨服药糖皮质激素
药品: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注释: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防止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抗高血压药
药品: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
注释:有效控制杓状血压
抗抑郁药
药品:氟西汀、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氟伏沙明
注释:抑郁、焦虑、烦躁等表现为晨重晚轻
利尿药
药品:呋塞米、螺内酯药圈
注释: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驱虫药
药品: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哌嗪、噻嘧啶
注释: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
泻药
药品:硫酸镁
注释:盐类泻药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
餐前服用胃黏膜保护药
药品:磷酸铝、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
注释:可充分附着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收敛药
药品:鞣酸蛋白药圈
注释:可迅速通过胃到达小肠,遇碱性小肠液分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
促胃动力药
药品:甲氧氯普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注释: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降糖药
药品: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罗格列酮
注释:餐前服用疗效好,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提早
钙磷调节药
药品:阿伦膦酸钠、丙氨膦酸二钠、氯屈膦酸钠
注释: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
抗菌药物
药品: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利福平
注释:进食可延缓药物吸收
广谱抗线虫药
药品:伊维菌素
注释:餐前1小时服用可增强疗效
餐中服用降糖药
药品: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注释: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
助消化药
药品:酵母、胰酶、淀粉酶
注释: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并避免被胃酸分解
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①舒林酸;②吡罗昔康、依索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
注释:①与食物同服可促使镇痛作用持久;②与食物同服减少胃黏膜出血的几率
肝胆辅助用药
药品:熊去氧胆酸
注释: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溶解
抗血小板药
药品:噻氯吡啶
注释:提高生物利用度,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减肥药
药品:奥利司他
注释:进餐时服用,有效减少脂肪吸收率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药品:伊马替尼药圈
注释:进餐时服用或与大量水同服可减轻对消化道刺激
抗结核药
药品: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注释:进餐时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餐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
注释: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除外塞莱昔布,因食物可延缓其吸收速度,延长作用时间
维生素
药品:维生素B1、B2
注释:有利于吸收药圈
组胺H2受体阻断剂
药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注释:餐后服比餐前服效果为佳,因为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
睡前服用催眠药
药品:水合氯醛、咪达唑仑、艾司唑仑、异戊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苯巴比妥
注释: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后安然入睡药圈
平喘药
药品:沙丁胺醇、二羟丙茶碱(氨茶碱应早晨7~8点使用为佳)
注释: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可有效止喘
调节血脂药
药品: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伐他汀
注释:肝脏合成胆固醇多在夜间,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抗过敏药
药品: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
注释: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睡前服用安全并有助于睡眠
钙剂
药品:碳酸钙
注释:以清晨和睡前服用为佳,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
缓泻药
药品:比沙可啶,液体石蜡
注释:服后约12h排便,于晨起泻下
组胺H2受体阻断剂
药品:西咪替丁
注释:对基础胃酸分泌抑制较好,睡前服用可减少夜间胃酸分泌,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期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
考了什么
执业药师考试,这里是每年的必考题,小编找了近两年的试题给大家分享,答案在上面要以找到!也可以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交流!
A.清晨B.餐前C.餐中D.餐后E.睡前54.糖皮质激素适宜给药时间是55.促胃肠动力药适宜给药时间是56.α-糖苷酶抑制剂适宜给药时间是A.复方铝酸铋片B.二甲双胍片C.甲氧氯普胺片D.瑞舒伐他汀片E.维生素C43.餐中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的药品是44.睡前服用,可使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效果更好的药品是45.餐前服用,可以充分附着于胃壁粘膜的药品是46.餐前服用,可以促进胃排空的药品是A.早晨B.餐前C.餐中D.餐后E.睡前47.氨氯地平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48.双氯芬酸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49.艾司唑仑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50.普伐他汀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
这些错误的服药方式,你中过几个?作者王藐来源丁香医生
医院看望病人,刚进病房就看到了一位妈妈追哄着给孩子喂药的场景。任亲妈哄了又哄,甚至还动用了一点非常手段,才终于把药给孩子喂下去。
看着这一幕,熟悉感真是扑面而来,毕竟我小时候也是出了名的喂药难。为了让我把药吃下去,我爹妈可谓是用尽了各种手段,捏鼻子、用果汁喂、包在食物里……
然而这些手段并没有让吃药的过程变得容易些,在我学医之后还发现,这些喂药的方式真是「大写的」不靠谱。
捏鼻子?当然不行。
被捏鼻子喂过药的朋友,想必不少都有被呛咳的经历吧。
有时候大人喝水吃东西没注意被呛一下,都会难受好一阵儿,更别提小孩子了。
捏着鼻子给孩子喂药,孩子就只能通过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呛咳、误吸,有些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肺部感染,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除此以外,小孩子脆弱的鼻黏膜和血管还有可能被动作不温柔的家长捏到破损,在捏鼻过程中,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这种粗暴的喂药方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吃药,百害而无一利。
配上果汁/牛奶/母乳?最好别。
小时候不愿意吃药,很大的原因在于药太难吃了,于是乎大人们就想出了这样一种方法。把药物磨碎,放进果汁或牛奶里,改善一下味道,让吃药变得容易些。
看上去是挺好,但其实也不太明智。
果汁:果汁,尤其是鲜榨的那些,含有的元素比较丰富,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作用。
比如含维生素C的果汁有还原性,含钙、铁的果蔬汁可能与药物成分结合生成另一种物质,甚至有些药物本身在液体中就不稳定,混着果汁吃可能会影响药效。
牛奶:对部分抗生素、止泻药和铁剂等药物也不太友善。
比如牛奶会降低某些抗生素活性,影响止泻药的药效,使铁沉淀。
母乳:可能与药物结合形成另一种物质,影响药效。更得不偿失的是,孩子本来对母乳充满好感,一旦你将药物混入母乳后,一些味觉较为敏感的孩子会发现母乳中有异味,直接吐出来不说,还可能因此抗拒母乳。
虽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会出问题,但果汁或牛奶等的确会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或代谢。
如果家长不确定是否有影响,可以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看了说明书仍然不能确定,最好还是别这样喂。
包在食物里?不推荐。
单独吃药有困难,那把片剂研碎、胶囊掰开,洒进食物里一起吃,不就没那么麻烦了。
这种方法虽然可能让孩子把药吃进去,但隐患着实有点多,因为食物中可能有某种成分会与药物互相作用,或者影响药物代谢,尤其有三类药物不能这么做:
一种是强调「不能掰开」的缓释制剂,主要是一些缓控释片、肠溶胶囊、肠溶片,一旦掰开磨碎会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不仅会影响药效,甚至会有危险;
另一种是强调「空腹服用」的药,尤其是消化系统药物,比如驱虫药、止泻药等,拌着食物吃也会影响药效;
有些胶囊壳是为了掩盖药物的刺激性或难闻气味,一般也不宜掰开。
其实,如果不是别无他法,就不要轻易采取食物包裹药物的做法了。
一是食物中的成分太过丰富,难以确定是否会与药物发生作用;二是食物会影响胃排空过程,进而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随餐服用的药物除外)。
蜂蜜水佐伴?也不推荐。
如果是一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要用蜂蜜水来喂药。
蜂蜜常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它们在℃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这对于一岁以下的宝宝是很大的威胁,因为他们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无法抑制肉毒杆菌产生毒素。
虽然,蜂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消化酶,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考虑在喝完药之后,喝一点蜂蜜水。但需要注意控制蜂蜜的量,有一点甜度就足够了。
宝宝的味觉系统尚未建立完善,过早品尝太甜的东西,对孩子的味觉系统不是好事。
葡萄糖水?哎哟这个不错。
虽然不推荐蜂蜜水,但如果孩子实在是非常抗拒苦药,加一点葡萄糖是可以考虑的。只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甜度要适宜。
淡淡的一点甜味就好,否则孩子一旦尝到甜味,就容易对没什么味道的母乳、配方奶、白开水等失去兴趣。
第二,喝多少的问题。
葡萄糖水的作用和蜂蜜相似,也是提供让人欣快的甜味,去掉恶心感。因此吃药前喝一口,吃药后根据情况喝一两口,能成功送服药物就足够了。别喝太多,以免影响药效。
第三,还要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洁问题。
喝完葡萄糖水要注意及时漱漱口,以免残留的糖分依附在乳牙表面引起龋齿。
以下妙招,或许能帮到你1.选好剂型多省事
(1)首选果味剂型药品
家长们在选用剂型时,应优先选择适宜小孩子服用的果味剂型药品。
果味泡腾剂可能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剂型。因为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对孩子来说很有趣,心理上不会很抗拒,口感又好,跟气泡水差不多。
但一定要注意正确用法,泡腾片绝对不能直接吞服。
(2)尽量不选胶囊
胶囊是最不受欢迎的剂型,因为它特别容易粘在口腔里或者食管上,很不舒服。所以,给孩子吃药,能不选胶囊就别选胶囊。
实在没得选的话,可以先让孩子喝一些水保持口腔湿润,再将胶囊放入口中,大口喝水将它吞下去。
2.看剂型调整喂药策略
如果药物是片剂,并且溶解于水后服用不影响药效也不增加毒性,可先将药片碾成粉末,用温开水溶化后,自制成「液体剂」。
液体剂的喂法就比较简单了,可以先把孩子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用勺伸进去到舌根处,轻轻压住舌根促使孩子产生吞咽动作,听到咕咚一声,确认孩子把药吞下后再把勺子拿出来。
有一些糖浆类的药物由于其口味的丰富性,小孩子是不太抗拒的。因此家长们在给小宝宝喂服多种药物时,可以在最后服用糖浆类药物,给孩子留下一个好的「吃药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糖浆后只需要漱漱口,别给孩子大口喝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
3.「武力喂药」也要技巧
如果孩子特别抗拒张嘴,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孩子两颊上颌关节处,使上下颌分开。
如果吃药后孩子立刻呕吐,可以适当补回相应的量。但如果吃药后半个小时才呕吐,就不用补量了。
但是千万不要为了减少喂药次数而增加每次的喂药量,亲娘诶,随意增加药量可能是在毒孩子。
4.平时心理铺垫很重要
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苦苦的药是洪水猛兽,在孩子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就可以适当给他们喝一些带有苦味的果汁和汤水,比如苦瓜汁、芥菜汤等,那么孩子就不会那么「怕苦」。
当孩子到了能自己用勺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采用「心理战术」,不要把吃药当成吓孩子的惩罚手段,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
还有个巧妙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盒子,把需要吃的药事先放进去,吃药时从卡通盒子里取出来,这样也能提高孩子对药物的友善度。
总之,任何事情都一样,找对方法其实也没那么难吧,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