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拿什么拯救卫生院三版

广东卫生计生报年6月20日第三版

凤凰花开似火难引金凤筑巢

□本报记者朱琳

  走进饶平县海山卫生院,甫一抬头,就遇见树冠如火的凤凰树,热闹的花枝在阳光肆意地灼烧下愈发显得橙红欲滴,仿佛热情招徕宾客的使者,与门庭冷落的卫生院形成鲜明对照。

  

卫生院人才不足,利用有限资源服务基层

  6月2日,本报总编与记者来到庭院馨香的海山卫生院时,这所肩负全镇8万多人口医疗、急救、计划生育、预防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患者寥寥。该院院长朱牧海告诉我们,卫生院编制人数人,现有在编人员仅64名,缺编41名,专业技术人员最高技术职称为中级,也只有9人。

  据介绍,海山卫生院创建于年,是集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为一医院,院内设置住院部和门诊部,住院部有病床40张。在人才人力极其缺乏的情况下,该院采取“拉帮带”的方式,以业务骨干为中心,及时观察、交流、指点、学习,提高医疗质量。虽然人员有限,但依然派出医生、医院进修学习,不断培养人才。该院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提升诊疗技术,能开展普通外科手术疝气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部份骨科手术及急重病人抢救。医院合作,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科专科有一定特色。

  无独有偶,地处粤东沿海三百门港口的汫洲卫生院也同样处于人才匮乏的窘境。“基层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人才。”该院院长陈和细感叹道。汫洲镇6万多人口,汫洲卫生院是该镇唯一一家公立医疗单位,编制人数90人,但在编在职仅48人,将近一半的编制缺口,主治医师只有5人。

  “医院的根本。”陈和细说,为缓解人才压力,几年来通过县、省人社部门平台,该院招进大中专专业人员近20人,新招人员通过2~3年的带教后送县、市医院进修,医院急需人才情况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招聘,解决招考不足的问题。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专业人员学习、晋升,目前具中级资格者从年的2人上升为6人。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汫洲卫生院立足基层定位,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近两年来,该院投入人力、物力组建公共卫生预防免疫科,投资10万元购买全科医生巡诊箱,专用于下乡为老年人健康体检。每年该院组织团队医生12人下乡,到各社区、村入户为群众免费体检,普及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预防免疫科设常年门诊为全镇儿童提供免疫体检、免疫接种及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去年开展老年人体检人,糖尿病高血压病管理人,儿检人,孕产妇管理人,精神病管理人,治疗管理结核病患者22例,为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与全镇位居民签订服务合同。

  22所卫生院16家无公卫医生,待遇低成人才流失主因

  如果说乡镇卫生院驻扎在农村,人财物短缺,可以理解,医院的情况又如何呢?“大病都往汕头、潮州市跑,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年底前把95%的病人留在县里真的很难。”医院院长吴立初也是叫苦不迭。医院是县内唯一一医院,在职员工人,卫技人员高级职称31人,但正高职称仅3人。吴立初说,“实现大病不出县,医疗质量和水平至关紧要。提高医技水平重在培养人才。”医院颅脑外科退休专家林庭凯教授到该院工作,聘医院消化病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林帆教授为客座专家。通过专家的示范作用,名医带动名科建设,名科带动特色专科群,从而促使全院医务人员更新知识、学习技能,医院综合服务水平。

  饶平县卫生计生局局长张志敏给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饶平县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人员总数的70.6%,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人员总数的57.1%。全县22所卫生院,其中12所卫生院没有医学影像人员,13所卫生院没有检验人员,10所卫生院没有妇产科医生,16所卫生院没有公卫医生。县级医疗机构的麻醉医生、五官科医生、医学影像人员和药学专业人员也十分缺乏,中医药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工资福利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因。”张志敏说,人均工资元左右,工作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乡镇卫生院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类毕业生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一批声望高、有较好技术和较多临床经验的卫技人员又相继退休,卫生技术队伍呈老化现象,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培养人才,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近年,饶平县加大公开招聘人才力度,走出去,到医学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县卫生计生局还推出一次性直接聘用专业人才的办法,目前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2年以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在岗人员作为急需引进的短缺人才,免予公开招聘,经体检、考察合格后,根据岗位空缺情况,一次性办理直接聘用手续的已有9名,被分别安置到8所卫生院工作。

  为培养本地人才,该局与广州饶平商会构建全县医技人才培训平台,分批选送62名医疗业务骨干到省直重点医疗机构进修;医院对接,组医院培训;医院挂钩,对县直基层部分骨干进行培训。

试点先行专家引领

——佛山探索建立社区康复延续护理工作模式

□陈雯玮

  近年,护理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佛山市通过选取试点区、试点病种,成立专家队伍,医院经验、开展规范化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建立社区康复延续护理工作模式。目前该市再次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家庭病床建床率增加。据统计,年禅城区家庭病床年建床率较同期增长20%。

探路试水

医院家庭病床超过张

  年佛山市选定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区——禅城区,并将开展家庭病床工作较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家庭病床超过张。确定康复护理试点病种:根据社区居家康复病人特点和疾病谱,确定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康复护理重点对象。医院10名试点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为充分发挥专科护士引领专科护理发展的作用,在专业技术上帮扶和指导社区护士,该市成立了一支专家队伍。目前共有名护士参加系统的护理专科培训,其中57人参加了我省~年的粤港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人参加省护理学会、省护理教育中心培训,27人参加其他途径的专科护理培训。该市卫生医院老年病专科护士、社区专科护士为骨干组成的23人专家队伍,每月分组与社医院病人进行家庭访视一次,并由社区护士进行后续康复护理跟进。每季度举办一次工作坊,总结和评估季度试点工作。年5月~年5月共进行专家康复护理家庭访视和现场指导人次,其中包括PICC留置病人的静脉管道维护。

培训投入

卫计局配套项目经费28万元

  该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培养康复护理师。与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合作开展康复护理培训。多次邀请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资深护理专家重点围绕康复护理实践技能与香港开展社区护理实践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并派出专家组成员参加“医院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到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了解和借鉴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服务经验。

  为提高社区护士康复护理技能水平,该市卫生计生局财政专项配套项目经费28万元,主要用于开展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培训等工作。医院为“佛山市康复护理培训基地”,负责全市康复护理培训工作,年对全市医院的名护士进行了为期6天的规范化培训。

  该局开展的《佛山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获得佛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和元项目经费支持,并已结题。

工作成效

试点病种病人康复效果明显

  试点病种脑卒中、慢阻肺疾病病人康复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慢性病病人再住院情况。项目工作医院的认识,增加了居家康复的信心。医院家庭病床建床率增加较快。据统计,年禅城区家庭病床年建床率较同期增长了20%,部分出院后的病人和居家慢性医院开展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工作情况后,主动要求建立家庭病床接受专业指导。

  医院创新性地在家庭病床较密集的社区——绿嘉方居社区开展服务,该社区有30多名残疾居家康复病人和多名家庭床病人。该院为保证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家庭病床科护士除了定期上门对卧床病人进行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外,还引导居家康复病人参与集体训练。社区患者还自发组织康复小组,选举组长,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康复训练氛围,加强了病患间的沟通交流,融洽了邻里关系,让更多的居家康复患者回归社会。

  项目工作为专科护士提供了平台,护士得到了锻炼,病人的良好康复效果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社区护士普遍得到培训,拓宽了思路,提高了技能水平。(作者单位:佛山市卫生计生局)

医院

暴力伤医事件涉嫌人被行政拘留

  珠海讯6月2日晚,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患者及其家属暴力殴打值班医生事件,目前涉案嫌疑人贺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并处0元罚款。4日上午,金湾区领导慰问被打医生时表示,医院和医务人员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相信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此事。

  据了解,2日晚上9点10分左右,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邵某(化名)在准备给一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8.6℃的发烧患者贺某诊治时,急诊科又接到一名过敏性休克病人,邵某便立即赶到抢救室对该患者进行抢救处理。此举引起贺某及其家人的不满,分别在抢救室和诊室内不顾劝阻多次殴打邵医生,直至红旗派出所警务人员到场处理。目前,被打医生邵某正在接受治疗,初步诊断为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精神障碍。

  该事件引起金湾区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金湾区近期出台的《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意见》内容,区领导指出,要严肃依法处理涉案人员。区卫生计生部门要求,医院要通过此次事件查找问题,医院内部运作流程,创造舒适就医环境。(李月娇)

大严惩“医闹”还需疏堵结合

□盛人云

  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摆花圈,对医务人员公然侮辱、谩骂……此类“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笔者获悉,《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自7月1日起施行。其中,《办法》对医疗纠纷提供了四种解决途径,同时八类“医闹”行为将受到严惩。

  人食五谷杂粮,免不了生病就医,医患关系因此产生。病治好了,皆大欢喜。然而医学并非万能,一旦意外发生,设灵堂、放哀乐、砸医院、打医生等“医闹”行为时常出现。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破坏了其他患者的就医环境,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威胁。闹事者往往奉行“一闹就赔,闹事解气”的暴力逻辑,医院“息事宁人”顾忌声誉的“软肋”,再加上个别地方执法不严,在有关部门“和稀泥”式的“调解”下,你方闹罢我登场,“医闹”行为屡禁不绝。为此,在“医闹”已经入刑的前提下,福建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严惩“医闹”行为,显然是有的放矢的积极之举,其目医院公共秩序,为医生执业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推动医患纠纷处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然而,众所周知,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纠纷是医患双方的问题,“医闹”是医患纠纷的升级版和集中爆发。很多时候,患者及其家属之所以不能冷静地面对纠纷,不愿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维权,关键在于传统的医患信任与谅解逐渐消失,现代环境下中立的医患矛盾申诉机制、司法调解机制、协商平台尚未建立,或虽已建立但因种种问题尚未得到公众的信任,自认为权益被侵害的患者一方觉医院手里,自己处于弱势。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反映诉求的渠道又不畅通的情况下,唯有以暴力或群聚向医疗方施加压力的方式,为自己讨个公道。实际上,正是这一缺陷激化了本有弊端的医疗机制所制造的医患矛盾,使其上升为“医闹”。

  因此,如果认为严惩“医闹”即可根除或者缓解医患纠纷,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只有双管齐下,疏堵结合,在严惩“医闹”的同时,建立民众对中立机制的信任,畅通患者一方的维权渠道,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能使医疗纠纷合法、理性解决。首先,要成立一个独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调解机构,一旦接到患者投诉,就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医疗机构查封病历、固定证据,并及时做出公正处理。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医患纠纷沟通的平台。医院和卫生部门来说,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第一时间回应患者的质疑,用科学的态度,解释患者的疑惑。最后,还要反思为什么原本应是鱼水关系的医患关系,如今水火不容了。浅层次的原因是双方不能互相理解,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看病难、看病贵,这才是导火索。这就需要政府充当好第一责任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投入,推动医疗资源的公益性配置和均衡分布,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东莞市莞城街道探索宣教新模式

“妇幼健康送基层”微课堂开讲

  东莞讯东莞市莞城街道探索宣教新模式,莞城街道计生办组织宣传办、疾控中心、医院、社卫中心、政府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