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9个月男婴注射疫苗后濒临死亡事关孩

曾经,他的到来,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微笑;如今,他的未来,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悲伤和绝望。

昨日,黄先生夫妇向导报记者反映,他们的孩子接种麻风疫苗和乙脑疫苗后,出现昏睡的症状,四处寻医无果,医院里。据黄先生今天上午透露,医生已说小孩脑积水非常严重,接近脑死亡。。。

第1天接种疫苗开始昏睡

4月13日中午11点多,黄先生夫妇带着9个月大的儿子小同到厦门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麻风疫苗MR与乙脑疫苗。护士例常询问并测量体温后,进行了疫苗注射。在服务中心观察了30分钟,没有发现异常,大人便带着孩子离开了。

昏睡和静默从这天下午开始了。“以前,孩子每天下午2点多都会午睡一会,但那天睡到5点多,起来吃奶后就又开始睡。”黄太太回忆说。

此后的两天里,小同还是昏睡,而且尿液还出现了结晶。着急的黄太太打电话给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回复称有的婴儿打完预防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要多喂开水,注意观察。

4月15日,医院连续看了两个医生,但都没有查出病因。

第4天大脑出现积水肿块

抽搐、脑膜炎、脑积水、肿块……噩耗接踵而至。4月16日起,黄太太过上了以泪洗面的日子。

由于孩子的尿液异常,夫妇俩担心孩子的肾有问题。“医生说,如果只是尿液异常就还好,但孩子这么一直昏睡,就怕是脑子出现了问题。”

16日中午,医院重症病房,此后还出现了严重的抽搐。“医生问我孩子之前有没有抽搐的症状,我说从来没有,也简直不敢相信会这样。”由于孩子的颅压较高,有可能受到感染,医生在腰穿检查后确定孩子患了脑膜炎。随后又做了大脑CT拍片,发现脑中有积水和肿块。

第7天医生称治疗无意义

此后,黄先生夫妇带着医院检查,得到的答案是:治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医生告诉黄先生,孩子的脑部已经受损,即使进行手术,今后也可能成为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走路、只会吃饭的植物人,且手术后费用还非常高,成功率也比较低。

第9天回家等待死亡来临

从上海回来,绝望一点一点在黄先生夫妇心中弥漫。“上海的医生都说得这么明确了,厦门的医生也这么说,我们还能怎么办呢?我只能安静地陪儿子度过最后的时光。”4月21日,父母将小同带回了家中。

没有了药物的辅助,小同的情况越来越糟,他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从26日起,小同开始持续昏睡,至今滴水未进。“他原本胖乎乎的小肚子一点一点瘪下去,可他却没有再睁眼看看妈妈,至少醒来喝点奶水也好啊。”

不饮不食意味着离死亡越来越近,27日,小同双拳紧握,四肢出现僵硬的症状。昨天,黄医院,因为房东不希望孩子死在出租房里。

湖里区疾控中心:需要进行医疗鉴定

昨日下午,导报记者采访了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副主任和吴科长。他们介绍,接到上报后,医院了解情况,通过医生的口头表述,他们认为小同的症状可能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种可能,异常反应,即卫生服务中心和家长双方都没有过错,但小同因为小概率出现了脑积水的病症。

第二种可能,医疗事故,即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种疫苗之前未能明确、完整告知黄先生注意事项,或接种时在操作上存在不规范,或疫苗本身有问题的情况。

第三种可能,其他原因。“这个孩子脑袋里面本来就有一个瘤。有一种可能是,即使孩子没有接种疫苗也会出现脑积水。”

李副主任介绍,小同脑里的瘤,在接种疫苗前就已经存在,而脑积水的症状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还需要通过医疗鉴定来确定具体原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按照程序接种

前日下午,导报记者采访了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的张科长,她表示,要等待上级部门的医疗鉴定结果。

张科长说,孩子出现昏睡的症状后,在医院被查出脑中有一个肿块,“我们在打疫苗前并不知情,当然,家长也是不知情的。”

张科长还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流程,为这个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也按规定测量该儿童体温和询问有否禁忌症,且由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另外,4月16日接到家长电话后,也立即按规定上报区疾控中心,并告知家长及时就诊。

张科长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本月16日将这个情况上报给湖里区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上级部门将进行医疗鉴定。

父母声音

儿子爱笑爱翻身

昨日下午,医院见到了黄先生夫妇和小同。小家伙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小同的额头上贴着退烧贴,正在输液。黄太太轻轻将他抱起,但小家伙似乎已经感觉不到外界的动静了。

不饮不食,爸爸妈妈给他打营养针;脑部积水,父母给他输注降颅压的药物。“医生说,这只能暂时维持他的生命,脑部积水比较多,如果不做引流手术,最终还是会死亡。”

黄先生介绍,小同身高76厘米,体重10公斤,平时很爱笑,爱翻身,也会坐。“连很多医生和护士都不敢相信,养得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突然这样?一切都是从接种疫苗后开始变化的。”黄先生说,和别的孩子相比,小同在大运动上比较迟缓一些。

为此,黄先生夫妇曾在4月11日,专医院儿科专家高医生。高医生做了检查,并说多让小孩子运动,有利于钙吸收,小孩子精神好,并让黄先生夫妇不用担心。“所以,运动迟缓一些与他现在的病症是没有关系的。”

特别提醒

打疫苗“三大注意”

孩子打疫苗前,你看了“红本本”上的注意事项吗?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陆兰美建议,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出生后,有没有心脏、肾脏方面的疾病,如果有,医院做检查,不能轻易打疫苗,要听取临床医生的建议。

2、如果家族有癫痫病史、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像乙脑这种疫苗,本来就是针对大脑系统脑炎进行预防。因此,如果孩子曾经有过高热惊厥的情况,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将病史告知医生。

3、如果孩子近期感冒了,发烧了,或是咳嗽有痰,得了这些上呼吸道疾病,一定不可以打疫苗。

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疫苗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无需惊慌!正常的疫苗反应多护理!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专家提醒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高能预警!不正常疫苗反应马上就医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小贴士

有的小宝宝在半岁之内母传抗体水平还比较好的时候就反复感冒、腹泻、吐奶严重、肺部感染,以及有严重的湿疹等等,这些孩子属于体质比较弱的孩子。

对于体质较弱或有特殊疾病的婴幼儿,接种疫苗减少疾病风险尤其重要,因为这样的孩子患病后病情会更为严重。要更好地保护这些孩子,不仅要及时接种,同时还要减少接种风险。可以选择联合疫苗,比如能预防5种疾病的五联苗,从常规的注射12针减少到4针,宝宝可以少打8针,就意味着减少8次不良反应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via海峡导报搜狐)









































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