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沈妍琼青浦疾控
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
有人会吐槽:现在怕的不是感染,而是怕“社死”。
有这想法的,基本都是正值壮年,且已接种了疫苗的人,认为自己就算感染顶多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受得住。
但,老年人不一样。感染新冠?赌不起!
上海此次疫情报告死亡病例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95%,80岁以上老人占67%。且在死亡病例中,超过90%是未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普遍体弱多病,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发生严重临床后果的风险显著高于青壮年和儿童,即使是致病性和毒力相对较弱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老年人的威胁也是很大的。
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都很高。
然而,对比全国和本市的接种数据
小编困惑了……
1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7.3%。
2
上海市卫健委截至7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约.68万剂,覆盖约.67万人,覆盖率70.10%;全程接种约.52万人,接种率66.12%。
上海在经历了“大上海保卫战”之后
老年人的接种率仍旧偏低。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
你们在顾虑什么?
1.新冠病毒已经变异好几次,疫苗还有用吗?
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
●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低73%和82%,
●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89%和95%。
目前,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死亡也仍然具有良好保护作用,而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透露,老年人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免疫,即使感染,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至少降低60%,如果还接种了加强针,风险降低90%以上。
2.家里老人基本不出门的,为什么还要接种疫苗?
目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任何地方都不是一个与病毒隔绝的地方。不少老年人或者家属以为不怎么出门,感染风险很小。事实上,这样的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一来,不少新冠疫情都呈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即便老年人不出门,一旦外出的小辈感染新冠,也很有可能会感染家中的老年人。尤其现在很多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回到家里,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会把感染风险带到老年人身边。
二来,老年人也有住得近、谈得来的“老朋友”,时常嘎嘎三胡、散散步、打打麻将、跳跳舞……以为就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接触什么陌生人,很安全。但最亲近的朋友在新冠病毒面前,也可能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谁也想不到朋友哪天也会中招。
而这些老年人一旦感染,加上他们没有接种过疫苗、未加强接种,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幅度提高。
3.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是什么?
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种程序与其他人群一样。
①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②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剂。
上述两种疫苗在完成接种最后1剂满6个月,还应尽早接种1剂加强针。加强针可选择同源加强接种或序贯加强接种。
4.患有多种疾病也可以接种疫苗?
老年人合并多重慢性疾病的情况其实很普遍,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经常在老年朋友身上“共存”,慢性病并非接种新冠疫苗的绝对禁忌,如果疾病处于稳定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实际上,慢性病和高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两大危险因素,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其他人更需要接种疫苗。目前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病患者,只要病情稳定,药物控制良好,均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以下几种情况作为接种禁忌:
①对新冠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②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③患有为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④正在发热者,或急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如肿瘤患者正在做化疗,高血压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危象等;
⑤严重疾病生命已经进入终末阶段。
5.年轻人打了都有反应,老年人不是更厉害?
相反,老年人接种后的反应反而更少或更温和。根据我国持续进行的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绝大多数为疫苗接种的常见一般反应,如发热、接种部位局部反应等。
6.老年人接种疫苗,会不会加重原有疾病或引起其他疾病?
一方面,会加重病情的,是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是疫苗。疫苗没有“那么神奇”,医院打针吃药一样,它是有益处的药,而不是害人的毒。我们可能忘了,刚出生的小毛头,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接种疫苗了。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等,不论从疫苗数量、接种频率还是疫苗种类和工艺上来说,小毛头都比老年人打得更多、更复杂。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客观地认识“偶合症”。偶合症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发病的前期,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偶合症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只是在发生的时间上有重合,实际上偶合症的发生与接种疫苗无关。
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身体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疾病的复发或突然感觉不适,就医后查出某种疾病等。倘若这一过程期间,老年人刚好接种过新冠疫苗,往往会想到是不是疫苗引起。但其实,即便没有接种疫苗,也无法避免出现这些症状,患病就医。
未接种新冠疫苗,无异于在“无孔不入又欺软怕硬”的新冠病毒面前“裸奔”,十分危险!如果您还不确定自己或家中老人是否可以接种疫苗,或者需要了解更多的疫苗接种信息,可前往接种点咨询临床医生建议。
原标题:《全国89.6%的老年人已接种新冠疫苗,你还有顾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