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醉眼瞭望
无痛分娩,现在我们都称分娩镇痛,因为“无痛”太绝对化,有些人会咬文嚼字,说不是无痛么,怎么还有感觉?所以为严谨起见现在称分娩镇痛。这么说,是不是分娩镇痛效果也一般?当然不是,有不少产妇说一点也不疼,一方面与产妇个体差异有关系,另一方面,分娩镇痛确实有效果,研究表明,分娩镇痛可以减轻至少80%的痛苦,这对产妇而言,已经是相当给力了。分娩镇痛一直是我们麻醉行业宣传的一个亮点,因为其与“舒适化医疗”、“医院”等概念相契合,而且需求量大,满意度高,容易出成果,是麻醉大咖们努力提高学科地位的一个突破口。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无痛分娩中国行”、“第一批医院”等等。但对于我们基层麻醉医生而言,讲真,遇到分娩镇痛的活愿意做的不多。为什么呢?第一,分娩镇痛的时间不固定,大多都是晚上,而且比较急,产妇疼得受不了才联系我们。假如你睡得正香,被电话铃声吵醒,让你去做分娩镇痛,告诉你快点去,你肯定也不高兴。第二,需要到产房去打,属于手术室外麻醉,大家需要自己备齐东西,有时候难免落下一两件,需要多跑几趟腿。再者,产房的无菌条件不如手术室,打的时候怎么也不放心。第三:产妇期望值高,有时候刚置上管还没推药,产妇就问,怎么还疼啊?还有就是产妇疼得厉害,摆体位摆不好,给穿刺带来了困难。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政策上的金钱激励,所以大家积极性不高。尽管如此,工作还是要做的。最近我总结了近两年来自己打过的分娩镇痛的产妇大约有30几例,效果都还不错,算是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分娩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摆体位:摆好体位,穿刺就成功了一半。做腰硬联合麻醉时,我总是跟病人说,使劲蜷腿低头弓腰,尽量把膝盖蜷到肚子上,这样麻药打得好,打得快,你也少受罪。穿刺间隙:腰2~3间隙或腰3~4间隙,选择这两个中自己摸着最清楚的。局麻:实习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舍友做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穿刺的时候产妇疼得嗷嗷叫,代教老师看不下去了,戴上手套顺手抽了两毫升穿刺盒里的药液,她以为是局麻药,其实是生理盐水,但是打上之后再穿刺的时候,产妇不疼了。舍友因为这个事郁闷了好长时间,我们也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说老师就是厉害,生理盐水都能当局麻药用。其实回头想想是什么原理呢?一是麻醉药的起效时间长了,二是再次注射生理盐水时,在组织内形成了一定的张力,可以使原先注射的局麻药扩散的更好,与神经末梢接触的更紧密,因而效果更好。所以说做好局部浸润麻醉,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给麻醉药起效时间,也就是说打上局麻药之后可以等一会儿,先把敷贴准备好,把导管的外包装撕掉等等;在皮下注射时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然后逐层浸润;多打点,本来2ml就可以,那我们打3ml。入路:其实硬膜外穿刺很好打,不管是正中入路还是旁正中入路,只要摆好体位,应该不难。置管:置管前我喜欢通过硬膜外针先推3到5毫升利多卡因,这样的作用一是提前镇痛,二是将穿刺针前的血管推开,增加硬膜外腔的空间,避免导管误入血管。用药:我们是使用2支罗哌卡因mg加1支舒芬太尼50ug稀释到毫升,配入镇痛泵内,然后从中抽取10ml作为负荷量。镇痛泵维持量是每小时6ml,追加量3ml,时间间隔20min。这30几例产妇基本上都在12小时以内顺利分娩,只有一例因为胎心不好进行了剖腹产手术,她们对分娩镇痛效果相当满意。我为什么对分娩镇痛感兴趣呢?因为刚开始做分娩镇痛的时候,有一位产妇给我提供了相当高的情绪价值,这位产妇跟产科主任反应说,你们这位大夫无痛分娩打的太好了,生孩子一点也没觉得疼。产科主任又向我们主任反应了这个事情,主任在例会上不吝言辞地表扬了我一番,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情,值得去做。刚才说过,分娩镇痛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是因为没有政策激励。在当今社会,钱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是劳动价值的一种体现,谈钱不应该被看成一件俗事。有些领导喜欢讲情怀,这在短时间内也是有效的,时间长了,大家可能就不理你了。但是假如碰到一位既讲情怀,又跟你谈钱的领导,应该是值得一生去追随并学习的。推荐阅读:
《全身麻醉期间过敏性休克带来的挑战》《围麻醉期全身麻醉突发过敏性休克的危害》《面对苏醒期躁动,如何从容应对?》《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围麻醉期应用丙泊酚突发性幻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