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输液比吃药效果好得多。所以一旦生病很难痊愈的时候就会选择打点滴。但是打点滴真的会加快痊愈吗?
其实,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了解了下面这些风险,你还会要求输液吗?输液“知情同意书”
输液有感染的风险,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出现全身症状。
如果每次输液都给你看一份这样的“知情同意书”,并注明“我已了解以上风险,并愿意接受和承担”,你还会因感冒、发烧轻易输液吗?
增大心脏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耐药和过敏风险更高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症状更重。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
引发输液反应,可能堵塞血管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可能引起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因此,输液期间应当注意观察,并且不要随意离开病房,一旦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
还有几个关于输液的疑问输液真的“好得快”吗?
输液,尤其是抗生素输液前必须明确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哪种细菌感染,才能有针对性地用药,因此需要抽血检查,排队、抽血、检查,等结果,一般需要30分钟甚至更久。有时还要做药敏试验,看感染的细菌对哪种药最敏感,这需要更多时间。
不少人抱怨输液贵,因为输液除了需要付出药物成本,还要付出管道(如输液器)费用和输液费,输液的时间成本也较高,不仅一次需要1~2小时甚至更长,如果是抗生素输液,可能还需要连续3天甚至更长时间。
输液过快伤心肺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输液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严重脱水、休克的患者常需要快速补液,调得太慢可能起不到相应效果。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心悸、心慌,一定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
腹泻为何开输液?难道是过度医疗?
腹泻、呕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只有细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脱水不太严重、能口服者,口服补液即可。但脱水严重、频繁呕吐、吃不了东西时,需遵医嘱输糖盐水补液。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不到38.5℃,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缓解。体温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般不需要输液。
最后要提醒大家,输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温州附一医送子观音有了新基地150温州附一医送子观音有了新基地150